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

ID:37887324

大小:4.88 MB

页数:83页

时间:2019-06-02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_第1页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_第2页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_第3页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_第4页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要点回顾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定义包含三层含义:研究对象: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研究范围: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研究目的:掌握一定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要点回顾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学习、动机、人格、知觉培训、领导效能、工作满意度心理学个人决策、态度测量、个体人员选拔、工作压力群体动力、工作团队、沟通、权利、冲突、群体间行为社会学组织行组织理论、组织变革、群体为研究组织文化社会行为改变、态度改变、沟通、

2、心理学群体过程、群体决策人类学组织文化、组织环境组织政治学冲突、组织内政治、权力要点回顾3.组织存在的必备条件(1)使命和目标(2)组织是多人组成的集合(3)专业分工和协作a.作业活动——直接导致组织目标完成(所需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组织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等)活动b.管理活动——确保作业活动有效进行要点回顾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和层次组织心理与行为:组织设计、组研究影响群体活动织结构、组织的动向的各种因素:变革与发展群体动力、群体规范、群体沟通、冲突、决策等影响个体行为的组织主观因素分析:个体的能力、个性、知觉、态度、价值观等群

3、体个体要点回顾5.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近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为组织行为学的萌芽奠定了基础•亚当·斯密—“经济人”观点(资本主义管理的理论基础)•费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霍桑试验:开始重视人的因素•试验:照明、福利、群体、访谈、态度•结论:人是“社会人”,生产率取决于士气的高低,新型的领导,注重沟通20世纪的40年代末50年代初,行为科学正式诞生20世纪60年代中期,组织行为概念出现组织行为学的分化与综合微观组织行为学&宏观组织行为学练习题一、填空题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和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

4、、和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的科学。2.组织活动中的直接导致组织目标完成,确保它的有效进行。二、单项选择题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B.霍桑试验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D.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2.冲突与沟通属于组织行为学中哪个层次所研究的范畴?A.个体B.群体C.组织D.集体3.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心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最先产生于()。A、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B、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C、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D、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5、三、多项选择题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A.个体B.群体C.组织D.集体E.环境2.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A.心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政治学E.生物学四、简答题1.组织存在的必备条件有哪些?2.简述霍桑试验的内容和结论?课堂实践:团队组建与展示•组建团队•团队名、LOGO、目标口号、团队文化、团队精神•要求:展示团队特点、有创意•3-5分钟展示第二单元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第1部分认识人的本质•第2部分基本的动机概念第1部分认识人的本质我国古代对人的系统认识是从“人性”开始的孔子:最早提出人性问题(“性相近,习相远”)

6、先秦诸子:“皆言性有善有恶”世硕:最早提出“性有善有恶”的思想告不害:“性无善恶论”孟子:提出并论证了“性善论”荀子:建立了系统的“性恶论”第1部分认识人的本质秦汉以来,学者们继续丰富和深化了诸子的论点秦汉之后:•董仲舒、韩愈:“性三品说”“圣人之性“:“过善”之性“中民之性“:必须通过王者的教化才能成善“斗筲之性”:生来就“恶”的,教化无用•张载、朱熹等人:“人性二元论”•梁启超:“个性中心论”第1部分认识人的本质美国心理和行为学家埃德加∙沙因在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性假设理论。(一)“经济人”假设(二)“社会人”假设(三)“自我

7、实现人”假设(四)“复杂人”假设第1部分认识人的本质1、人性假设理论——“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认为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称该假设为X理论。1、人性假设理论——“经济人”假设主要观点:1、大多数人都是懒惰的,尽可能逃避工作;2、大多数无雄心壮志,愿意接受别人领导,不负责任;3、个人与组织目标矛盾,为达到组织目标需要借助外力;4、缺乏理智,不能克制,容易受人影响;5、为满足生理、安全需要,选择经济获利最大的事;6、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能担起责任;第1部分认识人的本质1、“经济人”假设相应

8、的管理措施o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上o应用职权发号施令o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o通过金钱调动人的积极性思考:你怎么看o对消极怠工采取严厉的惩罚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