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的急救技术

中毒的急救技术

ID:38591461

大小:51.3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15

中毒的急救技术_第1页
中毒的急救技术_第2页
中毒的急救技术_第3页
中毒的急救技术_第4页
中毒的急救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毒的急救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毒的急救技术一、中毒的定义中毒是指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导致机体发生功能和器质性改变后呈现疾病状态甚至死亡,引起中毒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随着全球工农业技术的不断更迭,生存环境的恶化,使得人类暴露在有毒物质下的机会大大增加,而毒物的管理和研究相对滞后,因此中毒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带来的危害也日渐显著。中毒一般分类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中毒是由于短时间内吸收大量毒物所致,起病急骤,症状严重,病情变化快,如不尽早干预将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慢性中毒是长时间吸收少量毒物的结果,一般起病慢,病

2、程长,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易造成误诊、漏诊。本篇主旨为急性中毒的急救技术。二、中毒的治疗原则1.迅速评估生命体征,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最危急生命的问题。2.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终止与毒物继续接触。3.清除体内已被或尚未吸收的毒物。4.查明毒物的性质,如条件许可,及早使用特效解毒药。5.积极有效的对症支持治疗。三、中毒的治疗措施(一)处理最危急生命的问题患者中毒后,一经发现脏器功能严重受损甚至衰竭,如休克、严重低氧血症、呼吸心跳骤停、癫痫、脑水肿等问题,应尽快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如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纠正休

3、克、控制抽搐、控制脑水肿等。有条件的单位可进行尽早有床血流动力学检测,以指导补液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二)终止接触毒物现场如有毒物继续泄露时,应及时切断毒源(如关闭阀门),并迅速脱离现场,转移到空气新鲜的通风处进行急救。如毒物经由皮肤侵入,脱去患者污染的衣服,用温水或肥皂水清洗接触部位的皮肤和毛发(特殊毒物科用酒精、碳酸氢钠、醋酸等)。如有胃肠道进入的毒物应立即停止服用。(三)清除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原则为及早、彻底清除毒物,这对改善病情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消化道进入的毒物,常用催吐、洗胃及导

4、泻予以消除。当毒物污染皮肤及溅入眼内,一般均应用温水彻底清洗,水温不可过热,以免增进毒物吸收,特别注意毛发及甲缝中的毒物残留。1.催吐适用于神志清楚且能配合者,昏迷、惊厥、吞服腐蚀性毒物及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禁忌催吐,严重心脏疾病及孕妇慎用。一般有物理催吐和化学催吐两种方法。1)物理催吐:饮温水300~500ml,用手指或压舌板等钝物刺激咽后壁或舌根诱发呕吐,不断重复直至胃内容物完全呕出为止。2)药物催吐:不建议在急诊科使用该法。可用吐根糖浆15~200ml加人200ml水中分次口服,现已极少用。阿扑吗啡

5、为中枢催吐剂,皮下注射,成人剂量一般为2~5mg,约3~5分钟后即呕吐。因其可引起呼吸困难、心动过缓、晕厥、体位性低血压等,故注射后要观察生命体征等。2.洗胃一般在服毒后6小时内洗胃效果最好。但对于服毒量大,无论时间多长,只要可能存在毒物残留,多数情况下仍需洗胃,以最大程度上减少毒物的吸收。对吞服腐蚀性毒物、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洗胃可引起消化道穿孔、出血,一般不宜采用;严重心脏病、主动脉瘤、休克的患者亦为洗胃禁忌;另需注意的是,惊厥患者插胃管时可诱发惊厥;昏迷患者洗胃有致吸入性肺炎之虞,故需做好气道保

6、护,建议用细的胃管自鼻孔插入,用注射器抽吸胃内容物,再注人少量液体(100~300ml),反复灌洗;挥发性烃类化学物(例如汽油)口服中毒,如果反流吸人,可引起类脂质性肺炎。灌洗液要稍加温,近37℃,防止洗胃后体温过低和水中毒。否则患者可突然发生阵挛性抽搐,一若发生,立即停止洗胃,并予积极对症治疗[1]。洗胃时,患者取头低脚高左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以此避免误吸。选用粗大胃管,头部可由石蜡油润滑,经口腔向下插人50cm左右(经鼻插管长度为鼻尖至耳垂与耳垂至剑突的长度之和)。确定胃管到达胃内后,首先抽尽胃液

7、留作毒物分析,然后注人适量温开水反复灌洗(如已知毒物种类,可选用特殊的洗胃液),每次注入量200~300ml,不宜过多,以免毒物驱入肠内,直至回收液清亮、无特殊气味。一次洗胃液体总量至少2~5L,必要时10L以上。洗留完毕拔除胃管时,应先将胃管尾部夹住,以免拔管过程中管内液反流进人气管,引起误吸。有机磷中毒时由于胃肠功能紊乱,肠道中毒物可能由于肠道逆蠕动而进人胃中,可在拔除洗胃管后留置普通胃管反复洗胃。不同种类的中毒可选用不同的胃灌洗液[2]。1)保护剂:吞服腐蚀性毒物后,可用牛奶、蛋清等保护胃肠粘膜

8、。2)溶剂:饮入脂溶性毒物如汽油、煤油等有机溶剂时,可先用液体石蜡150~200ml使其溶解而不被吸收,然后洗胃。3)解毒剂:与毒物起中和、氧化、沉淀等化学反应,改变毒理化性质,使其失去毒性。如1:5000高锰酸钾液,可使生物碱、蕈类氧化解毒。4)中和剂:吞服强酸时,可采用弱碱如镁剂、氢氧化铝凝胶等中和。因使用碳酸氢钠后,可产生二氧化碳,使胃肠胀气,增加穿孔风险,故一般不使用。稀醋、果汁等可中和强碱。5)沉淀剂:有些化学物可与毒物作用,生成溶解度低、毒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