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增生诊断鉴别

子宫内膜增生诊断鉴别

ID:39510341

大小:56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7-04

子宫内膜增生诊断鉴别_第1页
子宫内膜增生诊断鉴别_第2页
子宫内膜增生诊断鉴别_第3页
子宫内膜增生诊断鉴别_第4页
子宫内膜增生诊断鉴别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宫内膜增生诊断鉴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子宫内膜增生诊断鉴别易混淆疾病总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与其他两类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须予以鉴别,同时尚需注意与早期子宫内膜腺癌相鉴别。病理形态的鉴别(一)自从ISGP(国际妇科病理协会)对内膜增生的分类标准被广泛采纳后,原来内膜增生与癌的诊断中存在的混乱现象有了不少改进,但是,内膜增生及其癌变被过分诊断的情况仍时有报道,虽然都是经过病理专家诊断,原来诊断癌者,经复核诊断,其中有一些病例并非癌,而是各种类型的增生性病变,,多属于过分诊断,不同专家阅片,其诊断结果互不相同,重复性差,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阅片,其结果也可能有出入。病理形态的鉴

2、别(二)妇科病理专家指出子宫内膜标本增生性病变是外检病理诊断中最常被过分诊断的一种病变,易于混淆诊断者多在以下几点:①对于细胞异型性的诊断各作者所取标准不一致,②用以鉴别不典型增生与高分化腺癌的间质浸润不易确定,③内膜间质肌纤维母细胞或平滑肌的化生易误诊为癌的肌层浸润,④息肉样腺肌瘤也易误诊为间质浸润。病理形态的鉴别(三)诊断的困难可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对诊断标准的继续完善,再加上分子生物学基因方面的发展,使诊断准确性提高,作为临床医师应对内膜增生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所面临的困难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遇到诊断问题,应与病理医师密切配合,供给详

3、细的有关临床资料,作为诊断的参考,必要时,与病理医师协同商讨诊断问题,现在,有不少医院已形成常规,即接受任何转院会诊治疗的患者,其刮宫内膜的诊断必须经过复核审定,以避免误诊,特别要防止过分诊断,过分处理。临床特点的鉴别总述当组织学鉴别诊断遇到困难时,可结合临床特点综合考虑,根据北京协和医院的临床资料与病理材料相结合的分析,对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与内膜腺癌的鉴别,以下两点有参考价值。但是,这种年龄的规律是对子宫内膜样癌而言,那些较少见的其他组织类型的子宫内膜癌,即非雌激素依赖性的Ⅱ型内膜癌,包括浆液性乳头状癌及透明细胞癌等,并不具备年龄轻的特

4、点,在鉴别诊断时,首先要根据组织病理学提示的组织学类型,仅仅在不能鉴别分化好的内膜样癌与不典型增生时,可以年龄作为鉴别的参考因素。年龄有重要的鉴别意义,内膜腺癌患者中年龄小于40岁者非常少见,所以,对于年轻的妇女,特别是切盼生育的妇女,如果刮宫材料不能肯定见到间质浸润的特点,虽有腺体明显增生及细胞异型性,仍应倾向于不典型增生的诊断。但是,这种年龄的规律是对子宫内膜样癌而言,那些较少见的其他组织类型的子宫内膜癌,即非雌激素依赖性的Ⅱ型内膜癌,包括浆液性乳头状癌及透明细胞癌等,并不具备年龄轻的特点,在鉴别诊断时,首先要根据组织病理学提示的组织学

5、类型,仅仅在不能鉴别分化好的内膜样癌与不典型增生时,可以年龄作为鉴别的参考因素。药物治疗的反应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也有助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内膜腺癌的鉴别诊断,前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较敏感,在用药后短时间内其内膜即有明显逆转,而且用药剂量也可偏小。轻度不典型增生者,如果用小剂量孕激素周期性治疗一般在3个月内显出疗效,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所用孕激素剂量须要增加并且须不间断的连续应用3~6个月,停药后,虽然可能复发,但多数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缓解后才会复发,而内膜腺癌患者一般对药物治疗反应慢,并需要更大剂量才能使内膜有转化反应,一旦停药亦有很快复发

6、的特点,所以药物治疗的反应可作鉴别诊断的参考。有关专家提示,西药治疗虽然见效快但是需长期用药,治疗不彻底,对身体有副作用,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对身体有无可挽回的伤害,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中药内膜消增草治疗不分年龄,不论病因见效虽然没有上述方法块但是效果却是最好的,无需长期服药,安全,无副作用.日常注意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2、注意卫生,预防感染。注意外生殖器的卫生清洁。月经期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3、内裤要柔软、棉质,通风透气性能良好,要勤洗勤换,换洗的内裤要放在阳光下晒干。4、不盲目使用激素,因为雌激素会刺激女性

7、子宫内膜,使其增厚。饮食注意1、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禁食桂圆、红枣、阿胶、蜂王浆等热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2、子宫内膜增生患者饮食宜清淡,不食羊肉、虾、蟹、鳗鱼、咸鱼、黑鱼等发物。3、饮食上应多样化,不单一,应该多吃些五谷杂粮如玉米、豆类等.4、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坚持低脂肪饮食,多吃瘦肉、鸡蛋、绿色蔬菜、水果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