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隐私和隐私权

5.1 隐私和隐私权

ID:39909945

大小:4.19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7-14

5.1 隐私和隐私权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5.1 隐私和隐私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思想品德课教学课件我头上有犄角 我身后有尾巴 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我是一条小青龙我有多少小秘密我是一条小青龙我有多少小秘密 我有许多的秘密就不告诉你 就不告诉你 就不告诉你歌曲名:小龙人"小龙人"主题曲想一想:这段歌词说明了什么?人人有隐私第五课:隐私受保护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一、人人有隐私案例分析:小红刚上中学不久,就有同学问她家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想到她家玩,有的还好奇地打听她父母是干什么的。由于彼此不熟悉,小红没有回答。有的同学便说小红不合群、不开朗。小红知道后很难过,她认为自己没有错,但又说不出

2、道理。※你能帮小红讲清道理吗?P46帮小红讲清道理小红没有告诉同学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父母信息等信息是正确的行为,是合法维护自己权利的行为而不是所谓的不合群、不开朗。虽然同学们并无恶意,但却属于窥探个人隐私,小红没有回答,一是警惕性高的表现,二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表现。解析:什么叫隐私?知识链接:隐私是指公民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或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隐”“私”即隐藏,是当事人不愿公开,不愿让他人介入,或不宜公开,他人不宜介入的事情。即个人之事,与“公”相对应,是指纯粹个人的,

3、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事情。A私人信息:家庭地址、身体缺陷婚恋状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B个人私事: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C私人领域: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知识链接:具体包括:讨论:“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俗话说“好事不瞒人,瞒人没好事”“光明磊落、毫无城府”解析:从隐私的内涵来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隐私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秘密,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个人的很多方面,如电话号码、身高、疾病、收入、与谁交往蹬,不可将隐私等同于丑事。说隐私是丑事,是对隐私的极大误解,也是没有隐私意识的表现。

4、人们可能有丑事不愿意别人知晓,因为这些丑事违法、缺德,见不得人,但它不属于隐私,因为它损害了公共利益。从这幅漫画和调查数据中你想到了什么?现代社会里,随着科技的发展,保护个人的隐私越来越困难,也越来越重要。阅读P47两则“相关链接”探讨:知识链接:(1)人独立自由的需要(2)内心世界安宁的需要(3)非法披露隐私的危害性2、保护隐私的必要性二、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家的权利知识链接:什么是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隐私权:知识链接: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划定了个人

5、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2、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意义知识链接:3、隐私权的内容(1)私人生活的安宁权(2)个人信息保密权(3)私人通信保密权※该报刊登的这一文章是否构成侵权?侵犯何种权利?案例探讨:某影视明星的年收入和婚恋情况未经本人同意便被刊登在某晚报上。这位明星阅读报纸后,认为报社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解析:报纸刊登的内容,有关明星的收入,婚恋部分侵害了该明星的隐私权,一般而言,个人收入,婚恋情况是他人的隐私,报纸不应该在个

6、人的私生活上做文章,对他人的个人收入、婚恋情况等隐私有保密的义务,只有权利人才能公开或允许他人公开自己隐私。一天深夜,某地公安派出所以“打黄打非”为名,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有人认为该派出所的行为是合法的,因为他们有搜查权;有人认为派出所的行为是非法的,因为他们没有依据法定程序搜查。※你认为派出所的行为合法吗?案例剖析:派出所的行为不合法。隐私权的内容包括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受侵扰。公民的住宅属于私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视

7、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派出所虽然有搜查权,但只有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搜查才是合法的,没有搜查证的搜查是违反法定程序的,所有是不合法的。解析:思考:上述两则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保护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保护内心世界不被侵扰。隐私权的真谛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的住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8、法律点击:生活中会有这种现象:未经其本人同意,老师拆看学生的信件,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领导检查下属的信件。拆看信件者均认为自己有教育或者管理的权利。※请你依据法律关于公民隐私权的相关规定,请分析判断上述行为是否合法?谈谈你的理由。※假如老师或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的学生或子女的信件,是否合法?案例剖析:※请你依据法律关于公民隐私权的相关规定,请分析判断上述行为是否合法?谈谈你的理由。拆看他人信件的行为是不合法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