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壮医经筋疗法在腰肌劳损中的应用

论文--壮医经筋疗法在腰肌劳损中的应用

ID:40155500

大小:4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23

论文--壮医经筋疗法在腰肌劳损中的应用_第1页
论文--壮医经筋疗法在腰肌劳损中的应用_第2页
论文--壮医经筋疗法在腰肌劳损中的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文--壮医经筋疗法在腰肌劳损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壮医经筋疗法在腰肌劳损中的应用腰肌劳损(Lumbarmusclestrain)是因体力劳动过度或急性腰部损伤引起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受损,形成无菌性炎症,从而反复刺激神经末梢而产生疼痛[1]。是腰背痛常见原因之一[2],其临床发病率占腰腿痛患者的80%[3]。易发人群多为30~50岁的中青年人[4]具有慢性,易复发特点。如何减轻肌肉纤维充血、水肿、粘连等炎症反应,缓解腰肌痉挛、解除腰部疼痛,恢复腰肌正常肌力活动度很重要。1在腰肌劳损治疗中应用壮医经筋三联疗法的理论依据近十几年来,现代医学对腰肌劳

2、损病因、发病机理有了进一步的探讨和阐发。研究发现腰肌劳损常见原因是长期腰部持久弯腰,或长期腰部姿势不良,或长期体育运动训练后不注重疲劳恢复,或急性腰肌扭伤后未及时治疗等所致腰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微小撕裂,因得不到有效治疗和修复,日久发生劳损、粘连、变性、纤维化,产生条索状硬结,压迫局部微小血管和神经,使局部组织发生代谢障碍,组胺及激肽类物质增高而出现疼痛[5]。或者是由于腰部肌肉,特别是深层肌肉长期处于保护性紧张或痉挛状态,造成局部缺血、缺氧、水肿、粘连和无菌性炎症,从而产生疼痛[6]。无论慢性累

3、积性损伤,或由急性损伤遗留为慢性腰痛,其主要病理是肌肉纤维充血、水肿及肌纤维间或肌肉、筋膜纤维间发生粘连、炎细胞浸润,使腰肌正常滑动受到影响。当腰部活动,特别是腰前屈位时,受损腰肌即受到牵拉刺激,通过神经反射表现出腰痛症状[7]。古人以十二正经为纲,沿经脉分布对诸筋进行描述和概括,称之“经筋”。“经筋”一词,首见于《灵枢》经,《灵枢•经筋》文中将各筋病侯总括为“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驰纵不收,阴痿不用”,在治疗上“治在播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唐•孙思邀在《千金要方》也记述了大量筋性

4、头、颈、肩、脊、背、腰、四肢关节的疾病,提出用擦、抱、推、打、顿、捺等手法对经筋损伤的治疗。壮医经筋三联疗法是已故民族医老专家黄敬伟教授潜心研究《黄帝内经•经筋篇》,经多年的临床实践研究发现。黄教授认为人体经筋系统由于动态活动产生生物力学作用,使人体内潜伏着大量“筋性致病因素”,并成为各种疑难病症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黄教授根据人体经筋机制与原理,结合壮族民间独特的“查灶术”、“松筋术”理筋手法,以经筋结节点(即经筋腧穴)为主要施术部位,研创了具有壮族民族特色的“经筋疗法”,并于1996年出版了专门

5、论述古典经筋医术原理的首部著作《经筋疗法》,填补了我国经络连属成分----经筋医学的空白。黄教授在理论研究的同时,将壮医经筋三联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用于治疗顽固性疾患如偏头痛、慢性腰腿痛、肩周炎、慢性疲劳综合症(CFS)、中风偏瘫等148种常见病,受益人群1万余人,有效率达90%以上。其针对病灶的“手法理筋—固灶行针—循经拔罐祛瘀”疗法(即壮医经筋三联疗法),构成了“综合消灶—系列解结—多维解锁—整体调整”治疗筋性疾病的新型诊疗体系。所以,壮医经筋三联疗法治疗腰肌劳损可以缓解腰肌痉挛、提高腰肌

6、柔韧性及消除炎症水肿。2壮医经筋三联疗法在治疗腰肌劳损中的具体运用2.1操作方法:壮医经筋三联疗法在治疗腰肌劳损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病灶部位,并运用手法理筋;其次进行固灶行针;最后实施循经拔罐。2.1.1经筋查灶手法理筋。术者立于患者右侧,左手协助固定诊察部位,右手分别运用拇指的指尖、指腹及拇指与其余四指的握合力,同时运用掌力、腕力、臂力及肘力协调配合,对髂前上棘的腹股沟韧带下,缝匠肌及阔筋膜张肌近端,腰骶椎两旁以及臀肌部位进行检查,寻找其皮下压痛或形成的“痛性小结”——经筋“结灶”,并运用壮医经

7、筋手法松筋术[8]初步疏解“结灶”:即运用肘部关节的硬(尺骨外侧面)、软(尺骨内侧面)、尖(尺骨鹰嘴部)、钝(肱骨内上髁)四个部位进行点、按、揉和弹拔足三阳经筋线、腰、背部夹脊及腰部经筋“结灶”,广泛疏通腰背部的经络,缓解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对每筋结点再施手法(双手拇指或肘尖按揉),用力由轻到重,反复3-5次,以达到提高痛阈,松解粘连,解痉止痛,使“结灶”全面初步松解的目的。2.1.2固灶行针(针刺治疗)。贯彻“以灶为俞”的取穴原则[8],重点是对腰2~3、3~4、4~5横棘突之间、股外侧皮神经

8、疼痛形成的结点或结索进行针刺。术者以左手拇指尖按压固定“筋结病灶点”,右手持28号1.5~3寸毫针,快速刺入病灶点,进针后轻轻提插,待病灶点出现酸、麻、胀、痛或向四周放射后即可出针,无须留针,以达到舒经解结,消除病灶。2.1.3循经拔罐:利用手动真空罐沿腰、背部夹脊或结点针刺部位进行拔罐治疗,左手将真空抽气罐扣压在所选部位,右手持真空抽气枪连接真空罐并提拉气嘴,抽气2~4次,使罐内形成负压,吸牢皮肤后撤枪,盖上中单,留罐5~8分钟取罐。上述治疗每3天一次,每次30~50min,5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