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过程中丙酮酸被丙酮酸脱氢酶系

在这一过程中丙酮酸被丙酮酸脱氢酶系

ID:40205587

大小:1.70 MB

页数:129页

时间:2019-07-25

在这一过程中丙酮酸被丙酮酸脱氢酶系_第1页
在这一过程中丙酮酸被丙酮酸脱氢酶系_第2页
在这一过程中丙酮酸被丙酮酸脱氢酶系_第3页
在这一过程中丙酮酸被丙酮酸脱氢酶系_第4页
在这一过程中丙酮酸被丙酮酸脱氢酶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这一过程中丙酮酸被丙酮酸脱氢酶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糖类代谢糖类是生物体的基本营养物质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体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能源和碳源,同时糖类物质也是现代发酵工业中最常用的原料。近年来科学研究证明,糖及其糖链在生命活动中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信息功能。通过研究糖代谢的规律,从而找出代谢特点和条件,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所需产品。糖代谢可分为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两个方面,生物体内的糖代谢基本过程相类似。第一节多糖的降解多糖是由单糖组成的大分子糖类,如淀粉、纤维素、菊糖、琼脂、半纤维素、果胶质等,大量存在于植物体内。微生物细胞中的多糖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细胞的贮藏物质,在细胞内呈不溶性颗粒;另一类组成细胞结构。一、淀粉酶与淀粉

2、的降解a-淀粉酶a-淀粉酶又叫淀粉-1,4-糊精酶,液化酶,系统名称a-1,4-葡聚糖葡聚糖水解酶,编号E.C.3.2.1.1。工业酶制剂主要靠芽孢杆菌发酵生产,菌种有枯草芽孢杆菌BF7658,发酵单位可达300~400u/ml。a-淀粉酶是一种内切酶,该酶能在淀粉链的内部随机切割a-1,4-葡糖苷键,生成小分子糊精及少量麦芽糖和葡萄糖,生成的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a-型。其特点是底物分子越大,即淀粉链越长,水解的速度越快,淀粉溶液的粘度迅速下降。当淀粉被水解成为短链糊精时,水解速度就很慢,要使糊精进一步水解则需很长时间。故该酶的主要作用是使淀粉水解生成糊精。a-淀粉酶虽

3、然能水解淀粉链的a-1,4-葡糖苷键,但它不能水解麦芽糖,它的最小作用底物是麦芽三糖。此酶不能水解a-1,6-葡糖苷键,所以它作用于支链淀粉时,有异麦芽糖产生。a-淀粉酶的用途很广。酶的性质不同,使用的针对性有所不同,例如:米曲霉a-淀粉酶比较耐酸,可用作消化药物;霉菌a-淀粉酶耐热性较差,适用于面包制作;高温a-淀粉酶适用于原料的工业化处理。工业水解淀粉时,a-淀粉酶的用量为30~60u/g淀粉。b-淀粉酶b-淀粉酶又叫淀粉-1,4-麦芽糖苷酶,系统名称a-1,4葡聚糖麦芽糖苷酶,编号E.C.3.2.1.2。此酶分布于植物和微生物中,现微生物生产主要有芽孢杆菌属的蜡

4、状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等。b-淀粉酶是一种外切酶,作用于淀粉时,从淀粉链的非还原端开始,水解它的a-D-1,4-葡萄糖苷键,水解时沿着淀粉链每次水解掉两个葡萄糖单位,水解产物为麦芽糖。由于它只能从淀粉链的外部开始依次进行水解,故水解速度较慢,不能像a-淀粉酶那样使淀粉溶液粘度迅速降低。该酶不能水解也不能绕过a-1,6-葡萄糖苷键。当其作用于支链淀粉时,遇到分支点即停止作用,剩下的大分子量分支糊精,称为b-极(界)限糊精。b-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的游离半缩酸羟基发生一个沃尔登(Walden—inversion)转位作用,将a-型转变为b-型,

5、生成b-麦芽糖。b-淀粉酶主要用于淀粉糖的生产,如贻糖、高麦芽糖浆等;由于其麦芽糖产率高,故在啤酒工业中广为应用。g-淀粉酶g-淀粉酶又称葡萄糖淀粉酶、糖化酶、淀粉-葡萄糖苷酶,系统命名a-1,4-葡聚糖葡萄糖水解酶。编号E.C.3.2.1.3。大量的工业用糖化酶主要利用霉菌发酵生产。g-淀粉酶是一种外切酶,该酶能水解淀粉的a-1,4葡萄糖苷键和a-1,6葡萄糖苷键。其作用方式是从淀粉链的非还原端开始,依次水解它的a-1,4-葡萄糖苷键,将葡萄糖一个一个水解下来,对于支链淀粉,当水解到分支点时,一般先将a-1,6葡萄糖苷键断开,然后继续水解,所以能将支链淀粉全部水解成

6、葡萄糖。该酶水解淀粉也能产生转位作用,所以产物为b-葡萄糖。g-淀粉酶虽然能水解a-1,6葡萄糖苷键,但不能水解异麦芽糖,即不能水解单独存在的a-1,6葡萄糖苷键,但它能水解b-极限糊精。g-淀粉酶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淀粉糖化剂,是淀粉工业的主要水解酶,同时也广泛应用于酿酒与酒精发酵工业。异淀粉酶异淀粉酶又称淀粉-1,6-葡萄糖苷酶,系统名称为葡聚糖a-1,6-葡聚糖水解酶,编号E.C.3.2.1.33。也有根据其来源与作用特点称其为脱支酶、Q酶、R酶、普鲁蓝酶等。该类酶是一种内切酶,能水解支链淀粉(糖原)分子中的a-1,6-葡糖苷键,使支链淀粉变成直链状的糊精。其工业用

7、酶制剂主要由微生物发酵生产。在工业生产中,一般与其它酶配合使用,可降低残糖,提高出酒率。糖的消化吸收淀粉(starch)口腔,-淀粉酶(-amylase),少量作用胃,几乎不作用小肠,胰-amylase,主要的消化场所麦芽糖、糊精、蔗糖、乳糖等(食物中所混入)麦芽糖酶,糊精酶,蔗糖酶,乳糖酶葡萄糖、半乳糖、果糖肠黏膜细胞肠壁毛细血管门静脉血液组织、细胞二、纤维素酶与纤维素的降解纤维素酶是水解纤维素的一类酶的总称。纤维素酶的组分很多,二十世纪中期,Reese等人提出了关于纤维素酶作用方式的C1-Cx假说,即纤维素酶至少包括三种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