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二师说(中职教育)

教案二师说(中职教育)

ID:41694718

大小:61.2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30

教案二师说(中职教育)_第1页
教案二师说(中职教育)_第2页
教案二师说(中职教育)_第3页
教案二师说(中职教育)_第4页
教案二师说(中职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案二师说(中职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1、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2、掌握积累“师、传、从、道、惑、受、贱、孰、贻、圣、愚、群、足、攻、经”等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了解“也、贝叭于、乎、所以”这些文言虚词;3、掌握文中岀现的通假、古今界义、词类活用的字、词,掌握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4、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止反对比的论证方法;5、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教学重点:1、理解《师说》中关于从师学习的论述,抓住对比手法分析课文

2、,体会作者主张的进步性和局限性;2、背诵全文,学握文中的语法知识;3、认清木文的层次结构,同时培养阅读语感。教学方法:诵读发、导读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并解题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马说》,《马说》实际上是“说马”,今天,我们來学习一篇“说老师”,说“从师风尚”的文章,叫《师说》。“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二、作家作品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苦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乂称“韩吏郎”

3、。死后谥“文”,故乂称“韩文公”,作甜收录于《昌黎先生集》。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屮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Z首。三、写作背景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來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

4、。柳宗元说:“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Z,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冃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侣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四、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分析:第1段,疋而阐述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标准。本段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笫1句),阐述教师的作用。作者用六个字概括了教师的三个作用:“传道”、“受业”、“解惑”。第二层(第2、

5、3句),阐述从师的必要。作者从反面指出,“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说明有惑必须从师。第三层(笫4〜6句),阐述择师的标准。第6句是本段的结论,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概括地提出了择师的标准。第2段,运用对比的方法,批判“士人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木段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第1、2句),慨叹师道不传,指出师道不传的危害。这一层承接上文从师的标准,并领起下文对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批判。第二层(第3〜5句),把“古Z圣人”从师而问与“今Z众人”耻学于师对比,指出“圣人Z所以为圣,愚人Z所以为恿”的原因。

6、第三层(第6〜8句),把习句读从师与惑而不从师的现象对比,批评“今之众人”“小学而大遗”的不明智的作法。第四层(第9〜13句),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讥笑相师对比,批评士大夫Z族耻于从师的恶习。笫3段,以孔了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和“道Z所存,师Z所存”的道理。第2段和第3段,分别从反面和正面阐明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屮心论点。第4段,说明作《师说》的原因。继第3段引“古之圣人”孔子从师的范例之后,以李蟠作为当时后生晚辈从师求学的范例,对李嫦是勉励,对当时

7、求学的人是号召。五、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1)师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①作名词,有两种情况:作“老师”讲古Z学者必有师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作“学习、效法”讲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作“从师”讲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下而专讲)(2)Z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鄰子

8、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③以前学过的课文屮还有三种情况:作代词,指代自己君将哀而纶之乎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3)其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在主谓矩语中作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