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

ID:42858791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_第1页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_第2页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_第3页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初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课题:十三岁的际遇主备人:史卫波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词汇。2、理清课文三部分的内在思路;发现、理解作者对北大的评价;3、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和热爱的精彩语句。4、学习作者热爱知识,热爱学习,渴望创造的精神;培养自己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教学重难点:1、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2、感悟文中优美的语言,作者对北大深厚复杂的感情。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为主;教者适当点拨、指导。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师:北大,中国的著名学府,也是每一个学

2、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同学们了解北大吗?(出示图片)同学交流:我眼中的北大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而今,这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学子们努力地想迈进这个令人神往的殿堂,渴望能够成为北大人。十三、四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正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的青春焕发绚丽的光彩,只有努力,才能让我们实现梦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少年大学生田晓菲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一篇文章《十三岁的际遇》并(板书课题,作者

3、)2、简介作者:(投影,教师读) 田晓菲,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出国留学,26岁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现在哈佛大学任教。二、目标定向1、识记本文字词。2、把握作者与北大结缘的脉络。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对北大的深情。3、发现、理解作者对北大的评价,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的精彩语句。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1)白驹过隙(2)迸溅(3)穹窿(4)

4、沉淀(5)骤然(6)呜咽(7)积攒(8)徜徉(9)摒弃(10)犀利(11)絮语(12)撷取(13)樯橹(14)安恬(15)惆怅42、质疑、解释际遇:遭遇(多指好的)。莫名:无法用语言表达。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凝重:凝固而又沉重。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撷取:摘下,取下。安恬:安详恬静。恬:安静。3、理解文题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

5、遇,这个际遇是什么?  (十三岁的际遇则指作者十三岁时就被北大破格录取一事。)四、合作探究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生浏览阅读课文,请以田晓菲的口吻,用第一人称,按时间的顺序,以我与北大的故事为题,讲述田晓菲与北大的故事。  明确复述键:四个阶段(七岁、十岁、十三岁、即将十六岁)  向往北大进入北大回报北大  生回答:7岁的见到一张泛黄的北大照片,第一次知道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  10岁的过北大校门而不顾,坚信自己会成为北大的学生,要保持新鲜感。  13岁的考入北大,从此在北大成长。  16岁的为纪念北大九十年校庆之际创作此文回顾两年北大生活,展望未来,渴望创造与

6、飞翔。  2、再读课文,概括三部分的内容师:文章用空行隔开为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作者在第一部分写了自己的七岁的梦想,十岁的信心、十三岁的际遇、十六岁的回顾,我们可以用“北大”来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接着在第二部分中回忆自已两年来在北大的生活,最后一再表示要做不系之舟,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告慰北大。也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格式来概括。同时完成板书向往北大成长在北大感恩回报北大3、选读作者在北大的生活内容,说说北大的什么深刻影响着她的成长?北大的书和北大的人都给了作者那些影响?明确并板书北大的书北大的人丰富知识学会做人五、个性展示1、赏读作者对北大深厚感情的语句。哦,

7、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北大与作者之间有着浓厚的深情,请同学们用跳读的方式在课文中找出作者对北大饱含深情的语句,并按照“我读的是是时间或情况下产生的的感情。“的句式回答。2、感受作者对北大的心声,并写出自己的对学校的心声。4作者对北大饱含着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同时也把这份感情凝聚成诗,我们齐读作者为北大写的诗,体会蕴含与诗中的眷眷深情,相信田晓菲的行为也能激起我们的共鸣,请同学们把自己对我们如东实验学校的感受也用诗的形式写出来。六、整合提升小结: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从作者身上感受到什么?(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十三岁便进入北京大学英语系的田

8、晓菲,为了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而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