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及过程

教学目标及过程

ID:42882984

大小:19.7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3

教学目标及过程_第1页
教学目标及过程_第2页
教学目标及过程_第3页
教学目标及过程_第4页
教学目标及过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及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2001九年级上17杨修之死罗贯中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掌握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3、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从上节课的《智取生辰纲》学习中,我们对《水浒》这部名著有了一定了解,人们常说:三国看智,水浒看勇。三国有无数的智者,有被重用的幸运者,也有被埋

2、没甚至残杀的不幸者,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共同来关注杨修的命运,并能从杨修的身上得到一些启示。二、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三、学生初读课文,掌握字词鸡肋()恃才放旷()数犯()叱退()心恶之()佯惊()麾军()食qì()zèn害()chāo刀()四、整体感知1、理

3、清结构,复述故事要点。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2、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①破字――忌;②分酥――恶;(杨修卖弄聪明)③破梦――愈恶;(杨修揭穿曹的心思)④吴质事件――愈恶;⑤教植出门――怒;⑥教植作答――已有杀心。(杨修参与曹的家事)3、你认为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

4、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扰乱军心,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4、你认为曹操杀杨修是否有理?有有理之处,也有无理之处。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度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自己的亲戚却没有丝毫处罚。5、第二部分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哪一种?本部分

5、与题目有什么关系?补叙目的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6、课文第三部分内容与题目有什么关系?明确:意在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非常正确的,活曹操输给了死杨修,目的在于揭露曹操杀杨修是忌才,“惑乱军心”只是借口而已。7、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表现了曹操什么性格?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确性,众人对他杀杨修之举自然有疑意。曹操厚葬杨修,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这一举动,表现了杨修阴险虚伪的性格。8、你如何评价杨修和曹操?从他们二

6、人身上在为人处世方面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杨修:恃才放旷。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让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现代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一部分人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一些自私,惟我独尊,狂妄自大的坏习惯。杨修的死因与他的心理障碍有关。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表现为:无法正确调整情绪,控制个人言行,狂妄自大、放荡不羁、孤傲自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互相理解、尊重,在当今这个提倡合作、团队精神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五、教学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国》中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

7、,学习了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的方法。知道了杨修的死因,也获得了一些启示,望大家能在杨修身上学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祝愿每个人都能拥有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2、预习《范进中举》。七、板书设计:杨修之死罗贯中曹操虚伪奸诈嫉贤妒能老谋深算启示>谦逊自恃杨修恃才放旷目中无人耍小聪明17《杨修之死》教学反思涧西区大所学校陈向东今天,我讲了《杨修之死》一课,细细地回味,觉得这节课有成功之处,也有许多遗憾。本文是一篇艺术性很强的小说,学生对此有很浓厚的兴趣,最适于放开手,让学生合作探究,研读课

8、文。本课中,对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颇多争议。这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了最佳探究课题。合作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过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感悟到语文课堂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快乐。整节课,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自己喜欢的内容,站在自己独特的视角,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1、倡导创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作为生活中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