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滑轮 (3)

12.2滑轮 (3)

ID:42898180

大小:36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2

12.2滑轮 (3)_第1页
12.2滑轮 (3)_第2页
12.2滑轮 (3)_第3页
12.2滑轮 (3)_第4页
资源描述:

《12.2滑轮 (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2.2《滑轮》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九中学岳洪杰一、教材分析: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二节《滑轮》。这节课既是对杠杆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功的原理和机械效率”作准备。所以,本节课在第九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杠杆的有关知识,初步掌握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技能,有了独立的实验能力。但因本节课实验的成败直接影响着结论的得出,所以在教学中可能出现以下两个方面的障碍。1、由于实验误差导致的数据偏离,可能使学生无法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2、对滑轮组的特点认识不足,无法正确的应用到实践中去。据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难点是:根据滑轮组的特点解决简

2、单问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够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简单的滑轮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特点。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2、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滑轮的实质四、教学分析1、学生分析:(1)学生已经知道了三种杠杆即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

3、杠杆的特点。(2)学生基本掌握了杠杆的平衡条件。2、内容分析:“滑轮”是继杠杆之后的又一种简单机械。多数学生虽然见过滑轮,但平时并未仔细观察过,更没有研究过它。因此,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实物,通过创设情境,找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滑轮的作用特点”是本节课中的重点内容,虽然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但对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够,学生只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不理解真正内涵。在教学中让学生独立探索,发现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识思考,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

4、更好。“滑轮的实质”是变形的杠杆。由于初中学生想象能力和对动态知识理解能力有限,对学生接受这个知识点有一定困难。为此,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很直观地辨认出滑轮就是连续旋转的杠杆,是杠杆的变形。从而利用杠杆平衡条件知识,顺利地解释滑轮的实质问题。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对杠杆的理解得到了升华,实现质的飞跃。教学用具: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线、(学生实验8组、演示实验)弹簧秤、刻度尺。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桔槔图片,提出在用杠杆取水时遇到的问题。用叠加滑轮的方法缓解困难,无线的增加杠杆,杠杆就变成了滑轮给出滑轮实物,让学生观察滑轮的构造,认识滑轮。二、新课教

5、学给出滑轮、铁架台、细线、重物,请同学连接两种使用滑轮提升重物的方法,思考两次使用滑轮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一)滑轮:定滑轮:滑轮的轴不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动滑轮: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二)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多媒体展示升国旗,提问使用的是什么滑轮,思考使用定滑轮的好处。直观观察演示可得出,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是不省力。以杠杆为载体进一步分析定滑轮不省力的理论依据多媒体展示起重机提升重物,提问使用的是什么滑轮,思考使用动滑轮有什么提点,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画可以得出,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可以省力,而且还费距离。以杠杆为载体继续说明动滑

6、轮省力的理论依据三、巩固练习1、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2、如图所示,使用定滑轮、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当分别在A方向,B方向和C方向拉重物时FA、FBFC的大小关系分别为FBFAFAFCFBFC3、如图所示使用定滑轮或动滑轮,在竖直方向上大小为2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G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了0.2m,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绳子移动的高度分别为为物体重力分别为为。4、如图所示使用定滑轮或动滑轮,在竖直方向上力F的作用下,一重为20N的重物G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力F的功率为。5.用滑轮按图甲、乙、丙所示三种不同方式,拉着同一

7、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是F1、F2、F3,则()。A.F1>F2>F3 B.F2>F3>F1 C.F2>F1>F3 D.F3>F1>F2四、小结:(见板书设计)五、布置作业:观察生活实际或上网查找资料,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配套练习板书设计第二节滑轮1、定滑轮:轴不随物体一起移动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滑轮实质:3、滑轮实质:定滑轮是等臂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