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半月板位移的临床与影像学意义

膝关节半月板位移的临床与影像学意义

ID:43495131

大小:231.7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08

膝关节半月板位移的临床与影像学意义_第1页
膝关节半月板位移的临床与影像学意义_第2页
膝关节半月板位移的临床与影像学意义_第3页
膝关节半月板位移的临床与影像学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膝关节半月板位移的临床与影像学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Radiology2009Jul;32(4):365-368骨肌放射学膝关节半月板位移的临床与影像学意义Themeniscusdisplacementinkneejoint:clinicalandimagingfeatures0陈旭谭利华*【摘要】回顾近几年关于膝关节半月板位移的国内外文献,从生理、解剖、病理及临床的角度分析半月板位移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及磁共振成像诊断方法。通过介绍半月板位移与损伤、半月板稳定装置及膝关节其他结构损伤的相关性,进而对半月板位移发生原因

2、及临床和影像学意义进行评价,以提高临床及影像学医师对半月板位移的认识。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健康教育,针对半月板位移及其并发症采取有效治疗,降低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病的发生率,以达到较好的预后水平。【关键词】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病;半月板;位移;磁共振成像半月板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退变、撕裂及位置外旋时内侧半月板前角移位较其他半月板明显。除[4-5]变化。前者的临床与影像学意义已众所周知,但半个别文献外,大多数活体MRI研究显示,通常半[2-3,6-7]月板位置变化较少受人关注。故本文就半月板位移月板矢状面或冠状面的生理性位移<3mm。因的概念

3、、发生机制及其临床与影像学意义予以综此,一般将≥3mm的半月板位移称为病理性突出或[6,8]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半脱位。1半月板位移的概念及其诊断标准目前,显示半月板位移的最佳方法为膝关节1.1概念半月板位移,又称半月板移位、周缘性MRI冠状位成像,即在半月板体部的中央平面测量移位、半脱位、周缘性脱位、膨出或突出等,是指半半月板外缘距胫骨平台关节面边缘(除外骨赘影响)[6]月板关节面外周边缘部分或完全脱离其正常解剖的最大距离,此为普遍采用的方法。为了反映半月[1]位置的现象。Fairbank最早提出半月板离心性位移板位移的程度,有研究者对

4、半月板位移分度,半月°°(centrigulardisplacement)的概念。随后不同研究者板边缘超出关节面边缘<1mm为Ⅰ、1~3mm为Ⅱ、°°提出上述多种命名。这反映不同研究者对该现象的>3mm为Ⅲ。Ⅲ以上的位移均为病理现象,又称半[9]认识意见尚未完全统一。综合国内外文献,结合该月板突出或半脱位。为了克服绝对值测量存在的现象的本质及汉语表达特点,本文使用半月板位移个体差异,有研究者推荐使用半月板位移指数(即一词。半月板超出关节面边缘的宽度与半月板全宽的比[10]1.2诊断标准半月板位于股骨与胫骨关节骨端值)来衡量移位程度。位移指数<

5、25%为正常,25%之间,周围及其间为关节囊和韧带等软组织结构所~50%为轻度突出,50%~75%为中度突出,>75%为固定。半月板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与韧性。因此,在重度突出。负重与运动状态下,半月板具有一定生理性位置变2维持半月板稳定的因素[2]化。Vedi等研究发现在正常负重状态下,半月板周半月板是一纤维软骨,其中水约占75%、Ⅰ型缘可能发生位移,但通常不超过3mm,称之为半月胶原纤维约20%,蛋白多糖、糖蛋白基质和弹性蛋板生理性突出。内侧半月板位移较其他半月板常见白等非胶原物质约5%。微观状态下,半月板内的胶[3]且明显。Boxheim

6、er等发现,正常膝关节屈曲90°并原纤维呈环状与放射状排列,组成一精密的框架结构。这一结构对于维持半月板的高度、形态、位置及作者单位:410011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放射科(陈旭为在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职研究生,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工作)通讯作者:陈旭,E-mail:haikouchx@126.com半月板具有承载负荷和吸收震荡的作用,同时*审校者DOI:10.3784/j.issn.1674-1897.2009.04.Z0410也是膝关节运动时的重要稳定装置。在负荷传递过365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IntJMedRadiol2009Jul;

7、32(4)程中,压力作用于半月板,使楔形半月板的边缘部时,股骨髁部只与内侧半月板接触,单独承受来自分增厚并形成向四周膨出的趋势。由于双侧半月板关节的全部负荷。步行时内侧股胫关节传递至半月前后角凭借嵌插韧带与胫骨相连,嵌插韧带又与半板的轴向压力负荷亦明显多于外侧,因而内侧半月月板主层的环状胶原纤维相续,负荷时两者共同形板较外侧半月板更易发生与退变、撕裂相关的位成一种抵抗半月板膨出的反作用力,称为箍形应移。其三,从其本身结构来看,内侧半月板所含环状力。为维持膝关节活动的稳定性,正常半月板可随排列的胶原纤维较外侧少,因而产生的箍形应力亦关节活动相应

8、移动,以保证半月板与股骨、胫骨关较外侧弱。节面的最大接触面积。因此,半月板的这种承载负3.2稳定装置破坏荷机制在膝关节明显屈曲活动(可达160°)时仍存3.2.1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