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病因学探究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病因学探究

ID:44003103

大小:5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17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病因学探究_第1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病因学探究_第2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病因学探究_第3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病因学探究_第4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病因学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病因学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病因学探究作者单位:543002广西梧州市妇幼保健院通讯作者:梁涛【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起始于婴幼儿早期的严重危害儿童身心的发育障碍性疾病,据各国报道,患病率有增加趋势。目前该病病因尚不明确,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这类儿童的预后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临床危险因素、分子生物学研究、神经心理研究方面对其病因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达到早诊、早治、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的目的。【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病因学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spectrumdisorder,ASD)是一组以交流、语言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包括儿童孤

2、独症(autism)、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syndrome,AS)、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idisordernototherwisespecified,PDD-NOS)、雷特综合征(Rettsyndrome,RS)和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childrendisintegrativedisorder,CDD)等。其中以儿童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最为常见。目前尽管各国患病率的报道不一,但ASD患病率显著上升的趋势却是相同的。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大量的研究证实,ASD是由诸多发病因素导致的疾病。各国学者对其遗传、神经心理、脑

3、器质性改变、孕产期疾病、生化等单因素或多个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从临床危险因素、分子生物学研究、神经心理研究方面对其病因学研究作一综述。1临床危险因素相关研究1.1遗传易感性虽然孤独症确切的病因仍未清楚,但已证实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这一观点已被广泛接受。孤独症的遗传特性最初由双生子家系研究所证实,单卵双生子同病率约为36%〜95%,而双卵双生子同病率则只有0〜23%;同胞间的同病率约为2%〜4%,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国内有调查显示,孤独症患儿家族史阳性率为22.82%[1]。丹麦学者对该国1978〜1999年确诊的698例孤独症的研究结果发现,患儿父母有精神病史的

4、占17%[2]。1.2孕期及围生期高危因素国内外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在产前、产中及新生儿期存在高危因素的明显高于普通群体,考虑可能因胚胎发育异常或缺氧等造成新生儿脑部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或损害,导致了孤独症的发生。周家秀等[3]研究发现,在患者母孕期,出现较多的服药、情感障碍、先兆流产等不良情况,而分娩时剖宫产、脐带绕颈、异常分娩等高危因素较为常见,还发现父母生育年龄过大与患儿交往能力及自理能力缺陷相关。但高危因素与孤独症的因果关系是有争议的,有人指出高危因素并没有特异性,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有人认为高危因素可能通过增强早已存在的遗传易感性,使具有孤独症的个体易于发病;有人认

5、为高危因素有时可使完全正常的胎儿直接发展成孤独症患者。但无论哪一种假设,都无可否认高危因素对孤独症发病的重要影响。1.3患儿头围改变在过去的十几年研究观察到,90%的2〜4岁孤独症儿童脑容积较同龄正常儿增大18%,其头围偏大不是在出生时,而是在脑发育早中期出现急剧增长现象,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速度明显慢下来,到了青春期其脑皮质厚度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小脑蚓部也小于同龄正常儿。有学者推测,其原因是由于患儿调控发育的基因异常使神经发育超出正常过程,脑发育后期存留了过多神经元、轴索和突触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4]。1.4营养相关因素有研究发现,营养相关因素与ASD密切相关。Bel

6、lJG等报道ASD患儿血浆中长效多聚不饱和脂肪酸明显降低,PeetM等也发现ASD患儿存在基因水平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困难。另有研究发现,患者尿中有不正常的肽段,是蛋白质没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而形成的,其主要成分为酪蛋白和谷蛋白,由此推测过量的酪蛋白和谷蛋白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时,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对大脑直接造成损伤。鉴于近20年以来孕妇及儿童接受日光照射减少并ASD发病增加,部分学者提出维生素D与ASD相关的假说[5]o尚有部分学者提出胰泌素受体系统对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社会行为相关,和载脂蛋白、补体系统可能参与脑细胞凋亡的观点。至于营养相关因素与ASD

7、有无直接相关,及前者是后者的伴随现象还是病因,尚不十分确切,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1.5五轻色胺(5-HT)约1/3的ASD患者存在高5-HT血症,血液中5-HT浓度水平的变化与患者认知功能的受损程度显著相关,5-HT浓度愈高则认知功能受损愈严重。有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的齿状核、丘脑、皮质通路存在5-HT合成异常。非孤独症儿童的5-HT合成能力在5岁前比成人强2倍,5岁后降到成人水平;而孤独症儿童的这一能力在2〜15岁期间一直逐渐增强并达到成人的1.5倍[6]。1.6脑影像学改变ASD儿童的脑结构影像多表现正常,部分患儿常规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