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词的婉约与豪放

浅谈宋词的婉约与豪放

ID:44390623

大小: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宋词的婉约与豪放_第1页
浅谈宋词的婉约与豪放_第2页
浅谈宋词的婉约与豪放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宋词的婉约与豪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宋词的婉约与豪放中国古代诗歌是我们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从《诗经》、《乐府》到明清的诗词、民歌,屮国诗歌这种文学形式经历了太多的文化沉淀。在长期的发展屮,产生了种种风格流派。其中词这种诗歌形式更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一个瑰宝。在词的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婉约派”与“豪放派”这两种双峰对峙、双水分流的风格流派,月•绵延不断。对于婉约和豪放两种词风历来有不同的评价。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起源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于宋代。古代的词都合乐而歌,故唐五代吋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由于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为长短句。词产生于唐代这与唐代的

2、音乐繁荣分不开。出于人唐帝国的强盛,四夷臣服,八方來朝,优美典雅的唐乐里门然融入了许多外來的咅乐,这就打破了传统的乐府民歌的形式。为了适应那节奏参差,舒缓明快的新乐调,当时填入的歌词就变得长短不齐了。而这种见诸文字的歌词,就是被后人称之为“词”的另一种诗歌了。屮国宋词流派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婉约,即婉转含蓄。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内容上冇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故

3、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描这一类型的词风。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起初内容确实比较狭窄,后來有所突破。长期以來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豪放派则是与其风格截然不同的另一诗歌流派。豪放派与婉约派相比,从内容到形式、题材到风格都大不同,它突破了词柔婉的风格,为词坛开辟了一个崭新天地。其代表人物为苏轼、辛弃疾等。苏轼以他豪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开创了豪放词派的风格,辛弃疾又

4、继承发扬了这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词风,其词多有雄奇阔大的意境,善于用典论事。苏辛词的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冇其相同的一而,那就是他们都饱含着浓烈的奔放豪情,表达了词人的对生活无比热爱和乐观态度,以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正是他们的这种豪情壮志,决定了苏辛词的独特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苏辛词所反映的生活题材丰富多样比以往冇更多扩展,词的意境宽广深厚,生活和思想在词里得到更充分的表现,创作个性也就更鲜明地呈现了出来。所以一直以来备受推崇成为豪放词作的宗师。例如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奇伟壮丽的江山景物,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英雄气概和丰功伟

5、绩所构成的宏伟壮观的艺术形彖,正是苏轼积极有为的抱负,开阔爽朗的性格,以及他那种不因政治受挫而丧失生活兴趣的人生态度的充分反映,是他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的集中表现。又如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占》中,血对滚滚不尽的长江,追缅往事,遥想将来,心潮澎湃。赞扬杰出的历史人物,讽刺苟安求和者,表示了坚决抗金,收复屮原的坚强信念,传达出老当益壮的豪情壮志。词中豪迈激越的艺术风格,与苏词“大江东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两首词來对比一下婉约派与豪放派的艺术风格。《扬州慢》淳熙丙申正日,了过维扬。夜雪初霁,莽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

6、,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乞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芥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永遇乐一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

7、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从两首词反映的内容来看都写到扬州,都是写战乱,都冇忧国忧民的情怀。可是所用的笔调就截然不同。作为扬州城的一个匆匆过客,姜夔面对扬州今昔的巨大变化,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扬州慢》。词人通过运用对比与化入的手法,写尽了眼前扬州城的无限凄冷。当年二十四桥仍在,但冷刀无声,不再繁华。词总体风格是一种无奈和凄凉、婉转,如杜鹃啼血。并无直接写烽火,写金戈铁马,但让人感到战争所带來的满目苍凉、扬州城所受的战乱之苦,读来柔肠百结,长歌当哭。而辛弃疾的《永遇乐》则是用沉痛悲壮,精

8、炼深沉的语言直陈统治者的无能和壮志未筹的悲愤。虽然用典很多,但关合时事,用得十分贴切,艺术感染力也很强,有一种悲壮的崇高美。从这两首词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词的艺术风格的不同。词人用他习惯的语言,表达出他内心当吋的一种感受。豪放派也好,婉约派也好,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