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导课的艺术

浅谈语文导课的艺术

ID:44413613

大小: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语文导课的艺术_第1页
浅谈语文导课的艺术_第2页
浅谈语文导课的艺术_第3页
浅谈语文导课的艺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导课的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导课的艺术摘要: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关键词:语文;新课;导入;艺术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155-01在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屮产牛智慧的火花,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屮起来,使其饶冇

2、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因此,一堂课的成效与导课有着极其重耍的关系。现就语文课的导入艺术做一简单探讨。一、释题导入,开门见山文学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者如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因势利导,便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解题入手,开门见山”是语文授课导入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教师可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进行剖析,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理解文章内涵,为顺利学习全文作好铺垫。二、设置悬念,激趣导学导入时设置悬念,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跨度

3、,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烘”之中。这样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大大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产生推本溯源的学习欲望。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截取课文片段,讲至关键处打住,造成“欲知后事,且到文中寻找”的悬念:“我的叔叔写信说自己在美洲发了财,想冋來和我们一起过快乐的口子。于是,我们全家都急切地盼望她能早点回来。可是当他出现我们面前的时候,父母却像躲避瘟疫一样的躲着他,这是为什么呢?”为了弄清事情的原委,同学们主动到书中寻找答案。三、引诗用词,意境导入俗话说“他山

4、之石,可以攻玉。”教学中有些课文,教师可以通过引用与课文有关的诗词,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感情上的共鸣,渲染课堂气氛,有“画龙点晴”之妙。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來,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引述性导入语就是用学生己知的知识激起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四、乐韵悠悠,由此及彼“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因此,在阅

5、读教学过程中,如能恰当地使用音乐,让斥曲作用于学生的听觉,那就会使他们置身于乐曲所创设、营造的特殊氛围中,调动其情感,促进其理解。比如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首先播放江涛演唱的歌曲《愚公移山》,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激活课堂,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五、再现历史,背景导入孟子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是说,阅读诗文,应该了解诗文的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社会状态,“知人论世”。所有诗、文,无不反

6、映了作者彼时彼地的社会生活,又因时因地因爭而发,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若要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是十分必要,这冇助于学牛学习课文,也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开阔他们的视野。六、知识迁移,举一反三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类推的方法导入新课。如教学《核舟记》我这样导入新课:大家还记得《口技》那篇课文吗?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生答:口技艺人精湛的技艺。)没错,我们通过文字欣赏过现今已失传的口技表演技艺,今天老师再带领大家认识一位同样展示民间艺人高超技艺的艺术形式一

7、一微雕。教学《马说》山同样用的托物言志写法的《陋室铭》《爱莲说》导入;教学《海燕》由同样用到象征的《雪》导入……七、多媒体运用,身临其境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人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如教学《云南的歌会》我是这样导课的:以云南民歌《月光下的凤尾竹》为背景音乐,多媒体出示自己去云南旅行时拍的照片,教师对不同主题的照片做简单介绍,“有人说,每个人都

8、有一个江南梦,看了这组照片,同学们是不是又多了一个梦呢?(云南梦),有梦就冇了方向。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开始梦的起点吧!”八、故事导入,点题激趣,引人入胜在授课前先讲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然后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兴趣,再把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习课文上,这样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深入浅出,采取寓意深刻又幽默轻松的故事导课,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导课形式之一。如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我先讲述了某年高考材料作文中的一个小故事来引入新课:一个年轻人带着行囊过河,行囊里装有信心、金钱、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