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ID:45141021

大小:49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试卷综析】本套历史试题在总体格局上与高考保持相对稳定,但在细节上稍有变化。从考查内容来看,试题涵盖面较广,各部分比例较为平衡。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古代史部分虽然所占分值相对较小,但它却是对近现代史作出准确理解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其地位依然非常重要。从命题思路来看,试题既注重历史知识的考查,更注重史学基本方法的运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考生价值观的考查。从两道主观题的试题设计中可以看出,如果考生在答题时不从材料出发、不具备基本的论证逻辑而只是简单照搬教材中的某个结论,其得分将受到

2、较大影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宗法制应分封制需要而产生B.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周与商朝一大区别C.王国维盛赞周的政治制度D.宗法制下,周分封的对象局限于本宗亲族【知识点】早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答案解析】B解析:由“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可知,A项因果关系说法错误,D项依据所学说法错误,C项“盛赞”没有依据,错误

3、,B项依据题干“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可知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题时既要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又要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2、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A.清静无为        B.兼爱非攻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的兴起【答案解析】C解析:题干信息“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颈

4、而望之矣”表明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百姓都伸长脖子期待他来解救了,该思想家推崇仁政治国,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解题时抓住关键信息“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进行分析即可。3、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A.维护了社会公平B.有利于专制统治C.促进了文化融合D.加强了民族团

5、结【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科举制【答案解析】C解析:材料“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意在强调科举制既有利于专制集权又有利于文化融合。ABD项俱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解题时排除与材料信息无关选项,同时抓住题干关键信息“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即可。4、《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该材料说明唐朝A.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水陆交通B.重视发展

6、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知识点】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答案解析】D解析:材料信息“舟航所聚……千轴万艘”描绘了发达的交通运输业,“交货往来,昧旦永日”则是指商业发达货物交流的场景,A项以偏盖全,错误;B项“忽略海外贸易”不能在材料中体现;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排除与材料信息无关选项即可。5、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

7、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三代的用人制度是世袭的B.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C.宋明时期的用人制度是相对公正的D.后世用人以公开始于宋明时期【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答案解析】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说明秦汉以后中国的用人制度逐渐走向公正,尽管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但较之三代世袭制却较为公正,宋明时期用人制度已经完全实现

8、由私向公的转变,尽管存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