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45648963

大小:856.8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5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山东是产粮大省。远古时代,山东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A、小麦和水稻B、小麦和粟C、玉米和水稻D、玉米和甘薯【答案】B考点:中国古代的农业。远古时代,中国北方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粟、麦,南方种植水稻;玉米和甘薯原产美洲,明朝时期才传入中国,故A、C、D均可排除,选B。2、考古发现有穿鼻环的青铜牛尊,其时代为春秋。孔子的一个学生叫司马牛,字子耕。这些现象反映A.春秋时期牛作为重要畜力用于耕作B.春秋时期青铜器皿造型取材广泛C.春秋时期人们取名字已不拘小节D.春秋时期人们敬佩牛任劳任怨的精神【答案】A考点:中国古代的

2、农耕经济。材料信息考古发现有穿鼻环的青铜牛尊,“鼻环”说明牛已经被用于牵引耕作,“司马牛,字子耕”表明牛耕的出现;春秋时期青铜器皿造型取材广泛、C项春秋时期人们取名字已不拘小节、D项春秋时期人们敬佩牛任劳任怨的精神与材料无密切联系。故此题应选A项3.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B.漕渠C.都江堰D.白渠【答案】B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不难发现,蜀守是指秦国时期的蜀守,冰凿离碓是指李冰兴建水利工

3、程都江堰。所以,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C项都江堰。4.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重要变革,突出表现在①铁工具得到使用和牛耕逐步推广②兴建大型水利工程③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应运而生④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重要变革,主要表现在铁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小农经济产生,大型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的修建。④职业商人和货币在商朝已经出现,故排除含④的选项,选A。5.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A.铁犁牛耕技术未能实现革命性突破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4、耕地有限,人地矛盾突出D.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答案】D考点:小农经济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精耕细作意为在小块土地上,靠精细的劳作和高投入来提高亩产量。土地之所以“小块”,由C项决定;之所以“靠精细的劳作和高投入”,由A项决定;而B项在政治上确保了精耕细作;精耕细作下的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无社会分工,故D项的表述错误。6.《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有关“公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其实质是一种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②“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有使用权,也有所有权③春秋时期,井田制最终崩溃④商鞅变法标志着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A、①②B、②③C

5、、③④D、①④【答案】D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材料中的“公田”即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其实质是一种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①正确;“私田”是奴隶主强迫奴隶开垦的荒田,归奴隶主所有,②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大量私田出现,井田制开始瓦解,③时间错误;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井田制彻底瓦解,④正确。故选D。7.下列引文能够反映井田制实质的()A.“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答案】B考点:井田制。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其实质是一种国王所有

6、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所以B项“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最能反映井田制的实质。8.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礼乐征伐自诸侯和大夫出”B.“废井田,开阡陌”C.“相地而衰征”、“履亩而税”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答案】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牛耕出现,是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9.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A.自耕农式经营B.千耦其耘式经营C.庄园式经营

7、D.租佃式经营【答案】D考点:租佃制。本题考察租佃制。耕田的人得到一半的收入,另外一半被“富民”所得,这是租佃制,明清时期它取代自耕农成为农村经济主要形式。故选D。10.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D.生产关系的变革【答案】D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西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田里不鬻”即土地不得买卖;战国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归个人所有,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