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例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患者临床特征的对照研究

250例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患者临床特征的对照研究

ID:46037762

大小:63.1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250例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患者临床特征的对照研究_第1页
250例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患者临床特征的对照研究_第2页
250例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患者临床特征的对照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250例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患者临床特征的对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50例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患者临床特征的对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人口学、病程、临床特征和人格等方面的异同点,提高对双相抑郁的诊断识别率。方法符合ccmd-3双相抑郁和单相抑郁诊断标准的患者72例和178例,进行一般情况、scl・90、hamd>mmpi评定。结果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比较,首发年龄和住院年龄小,未婚多,学历高、脑力劳动者多;scl-90和hamd评定差异少;mmpi的pd、ma量表分高,I、si量表分低。结论难以从临床症状上区别单、双相抑郁,mmpi可能是鉴别单、双

2、相抑郁的有效工具。【关键词】抑郁症;单相抑郁;双相抑郁有研究发现,双相抑郁61.7%曾经诊断单相抑郁[1],可见双相抑郁的早期诊断识别确实有难度。马燕桃等认为,对双相抑郁早期识别可能受疾病本身不同时期、对全病程了解程度、治疗效果、对情感障碍不同亚型认识不同等因素影响[2]。为了搞清单相、双相抑郁症的异同点,从而提高双相抑郁的早期识别率,我们对单、双相抑郁人口学、病程、临床症状及治疗后变化、人格等方面进行了对照研究。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研究病例来自2006年2月〜2007年3月在新疆精神卫生中

3、心临床心理科住院的病人。入组标准:(1)符合ccmd-3心境障碍双相障碍屮的抑郁发作及单相的抑郁发作诊断标准;(2)年龄在16-60岁之间,初中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共收集了250例,其中双相抑郁72例,单相抑郁178例。1.2方法对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进行人口学及一般资料统计,并由2名副主任医师对每位被试的诊断分型进行复核,并确定首发年龄、此次病程、总病程,分别于入组时、治疗2周和4周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入组时同时还进行mmpi、scl・90测评。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t检验,

4、全部资料应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2结果2.1单相、双相抑郁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与单相抑郁组相比,双相抑郁组首发病年龄小。本次住院患者年龄小,文化程度高,未婚者多及脑力劳动者多。单相、双相抑郁组其它各项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表2。2.2单相、双相患者scl-90比较双相抑郁组敌对因子分高于单相抑郁组,两组其它因子分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2.3单相、双相抑郁患者3次hamd比较单相抑郁组与双相抑郁组在前两次hamd总分、因子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第3次hamd评定,单相抑郁组总分和阻滞因子

5、分高于双相抑郁组,两组其它因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4、表5、表602.4单相、双相抑郁患者mmpi比较单相抑郁组I和si量表分高于双相抑郁组,pd和ma量表分低于双相抑郁组,两组其它各量表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7。3讨论临床上有许多的双相抑郁患者被误诊为单相抑郁而仅仅给予抗抑郁剂治疗,结果患者出现快速循环发作或混合发作,增加治疗难度。有研究提示,曾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的双相抑郁患者多达40%〜61.7%,平均误诊时间长达7.5年[1,2]o尽早识别单相、双相抑郁障碍意义重大。有关单相、双相抑郁患

6、者脑神经结构的研究己经展开,脑结构研究显示,双相抑郁患者有杏仁核体积增大[3,4]ofmri研究也显示,双相抑郁患者的左侧杏仁核功能活动明显高于止常对照组⑸。单相、双相抑郁患者无论是个性还是临床特征都存在着差异[lz2]o我们的研究发现,双相抑郁和单相抑郁比较首次发病年龄小、住院年龄小、文化程度高、职业以脑力劳动为主,未婚者多oscl-90测评双相抑郁仅敌意因子分高于单相抑郁,其它因子分无差异。hamd测试,单相、双相抑郁在前两次无论是总分还是因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单相、双相抑郁仅凭临床症

7、状是难以分辨的,无论是患者的主观报告还是医师的客观评定都难以分辨单相、双相抑郁障碍。这可能是双相抑郁障碍高误诊率的重要原因。第3次hamd测试,双相抑郁患者总分和阻滞因子分低于单相抑郁患者,说明双相抑郁的疗效要好于单相抑郁。mmpi测试发现双相抑郁和单相抑郁在I、si、pd、ma共4个量表存在着差异,陈晓英等用mmpi测试发现双相抑郁和单相抑郁在pd、sc>hy、pa>pt和ma共6个量表上存在着差异。mmpi在双相抑郁障碍和单相抑郁障碍的鉴别和分辨方面可能具有特别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