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苏桂英

教学论文苏桂英

ID:46714482

大小:6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教学论文苏桂英_第1页
教学论文苏桂英_第2页
教学论文苏桂英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苏桂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生活化教育摘要尼勒克县第二小学苏桂英《品徳与社会》课程是小学课程体系屮很重要的一环,作者针对在学校教育工作中“重智轻德”现象,结合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想,提出教授这门课程的经验跟方法:①注重沟通交流的重要性;②让孩子亲身体验生活,扩展兴趣;③多角度开展课程教学;④不局限于教材,关注热点问题;⑤用心评价,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关键词:品徳与社会生活化教育正文: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生活教育理论,即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陶行知先生通过创办晓庄学

2、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I才I、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身体力行的实践着:教育耍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课程体系中很重要的一环,根据《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它表明了这门课程的人文性和方向性。这也就是说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品徳知识和规范要求,懂得道徳思维方式方法,更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规范行为,即学会做人,

3、最终实现教育的本质,即促进人的社会化,将自然人培养成对社会冇用的人。然而,我国实行素质教育多年,却仍然受到盛行多年的应试思想的掣肘,在学校教育工作屮出现“重智轻徳”的现彖。小学思想品徳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还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未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小学思想品德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重于“说教”,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甚至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背离的现彖,造成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本文想结合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就如何上好这门课程谈谈自己在执教生涯屮的一点

4、经验和看法:一、注重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小学生还处在人格完善的阶段,相对于初中生高中生,还十分害羞跟不善于与人交流。《品德与社会》课程要打开孩子们的心窗,多跟学生交流,将孩子们H常生活屮的琐事也纳入交流范围内,引导孩子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帮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当家庭道德教育的补充部分。二、让孩子亲身体验生活,拓展兴趣。伟大的教育家杜威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儿童的品徳与社会性发展,都

5、离不开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也必须回归生活,不能脱离儿童整体的实际的生活经验,单纯地说教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只冇让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才能触动学生的心弦。我们的教育教学所给与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结论,教条式的告诉她们该怎么做,而是妾让学生亲口去试一试。从而在生活屮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徳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比如,要让孩子树立环保意识,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参加校园清扫工作。树立各民族团结的思想,就可以将办

6、理的汉族同学与少数民族同学结成小组,共同完成课外任务从而建立友谊。要让孩子切身的感受到素质教育,学校可以在品徳课上设置各种手工课程,学习到一些家务劳动的小技巧,用更生活化更有趣的方式给孩了们灌输劳动最光荣的理念。三、多角度展开课程教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必须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反映孩子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口己的心理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实现教育生活化。《品徳与社会》这门与生活紧紧挂钩的课程采用单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是说不通的,必须采用生动活泼的课程教学方式。比如说,多多尝试小组作业

7、,学生们合力组成一个小组可以完成一个人独力难以完成的任务,培养合作意识,增加交流。教师述可以采取情景剧、角色扮演,让学生们亲身去体验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并着手去解决它。四、不局限丁•教材,关注热点问题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点的罗列,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需要、道德困惑、思想难题及学生屮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将课程知识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及吋把社会屮新的信息、学生生活屮新的问题和现象都吸收到课程内容屮,才能不断捉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五、用心评

8、价,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其特殊性,学生品德的提高并不能用一•张考卷轻易的测试出来,课程的评价要求老师在平日里以动态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发展,形成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指标为:学习态度占10%,学习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