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说课稿

《我用残损的手掌》说课稿

ID:46969960

大小:375.81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12-02

《我用残损的手掌》说课稿_第1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说课稿_第2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说课稿_第3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说课稿_第4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用残损的手掌》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授之以鱼,未若授之以渔—《我用残损的手掌》说课稿许有彩说课程序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一、说教材1、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2、教材分析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情感与价值目标4、教学重难点、突破点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本单元是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诗歌单元,每一首诗都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情感,在第一课《诗两首》学习的基础上再一次让学生巩固对诗歌的欣赏水平和朗读技巧,把握如何用具体的形象来寄托诗人的情感。教材分析《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以“雨巷诗人”著称的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

2、。诗人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用爱和恨、痛苦和希望编织成的一首热爱祖国、憧憬光明的诗篇。诗中所蕴涵的精神带给读者的首先是一股震撼人心的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学习本诗更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现在生活的珍惜以及在现在社会以自己的方式爱国之意。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诗歌朗读技巧和诗歌欣赏水平.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情感与价值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并激发其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突破点重点:1、能有感情的诵读全诗,并能准确的背诵。2、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变化,把握寄托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难点: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

3、象寄予诗人的情感。2、对比手法的运用以及表达效果。突破点: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诗歌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二、说教法诵读法导问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准备:熟悉并背诵《雨巷》课时安排:一课时说学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法从初一到初三的语文课堂,学生逐渐变得不爱喊叫,由浮躁的活跃转向冷静的沉思,心理学研究表明,这是思维向抽象化、向深层拓进的结果,教师必须抓住这有利的一面,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增大其思维活动的强度,但同时也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从而又抑制了学生的思维,降低学习的效率。所以应贯穿学生。品读、讨论、自主圈点批注、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这样才能

4、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四、教学程序诵读导入抒情怀自由品读写心意反复诵读促合作背诵盘点为导问学生反思归小结拓展再读写赏析诵读导入抒情怀学生颂读《雨巷》老师感怀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雨巷我身旁飘过

5、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自由品读写心意听读:把握诵读要点初读:口语交际说感受默读:走近诗人(诗人简介、写作背景)再读:抒写情怀(自主学习,圈点勾画,写上批注)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

6、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

7、永恒的/中国!1942年7月3日展示问题:1、看诗人是借助哪些形象来抒发情感的?2、诗人是怎样利用语言技巧来抒发情感的?反复诵读好合作背诵盘点为导问检测诵读、背诵导问疏通文理:A:诗人残损的手掌摸索了哪两个地方?有哪些具体的地名?摸索时的感受如何?B:诗中写了哪些具体的形象,各自代表着什么样的感情色彩?C:为了表现诗人的爱憎情感,诗中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其效果如何?D:今天的你如何看待诗人的情感,如何表现自己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学生反思归小结通过本诗的学习,你获得了什么?还困惑着什么?——这种理性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学习效率。《我用残损的手掌

8、》随着诗人的神思遐想,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