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教学设计.doc

母鸡教学设计.doc

ID:51177723

大小:3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9

母鸡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母鸡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母鸡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母鸡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母鸡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母鸡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母鸡【教材分析】《母鸡》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写了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祥、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学情分析】《母鸡》是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同学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要引导同学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可以先让同学自渎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读书体会。最后让学生观察麻雀喂食的图片,写一个片段。【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2、有感

2、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学习运用写片段。【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课前准备】制作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淘气的小朋友。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母鸡》。出示母鸡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母鸡的印象,引入课题。二、明确要求,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与难读的词语的读音,了解预习情况。(出

3、示词语)嘎嘎反抗 欺侮 成绩 凄惨 慈爱 辛苦 如怨如诉疙瘩 可恶 鸡雏 一撮儿毛趁其不备聋子啼叫2、默读阅读提示,明晰学习任务。(1)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2)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三、初读感知,了解感情1、自由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描写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句子,用“——”画出。2、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辨析这是两种不同的情感。3、质疑: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预设:老舍先生为什么讨厌母鸡?他后来为什么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4、快速浏览,理清条理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老舍先生讨厌母鸡?(1——3自然段)哪些段落写他不敢

4、再讨厌母鸡?(4——10自然段)5、学法迁移,小组自由选择内容,研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板块学习。○(选择第一部分)自主读书,找找作者讨厌母鸡原因,在小组中交流。○(选择第二部分)自主读书,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在小组中交流让你感动的语句。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运用上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学习。四、小组交流,体会感情(一)小组反馈——品读母鸡令人讨厌之处1、把母鸡的罪状一一列举出来,以“这是一只()的母鸡。”的句式。罪状一:这是一只叫声讨厌的母鸡。老舍先生用了哪些词来形容母鸡的叫声?引导重点理解“如怨如诉”,感受母鸡“无病呻吟”的形

5、象。这是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板书:拟人),这一组描写动物的文章都用上了这样的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罪状二:这是一只欺软怕硬的母鸡。它欺谁?怕谁?罪状三:这是一只爱炫耀的母鸡。它是怎么炫耀的?能通过读把这只爱炫耀的母鸡展现在我们眼前吗?2、小结写法:这一部分作者先说——齐读第一句,再用具体事例写出讨厌的原因,(板书)这种围绕中心句的写法,就叫——总分式写法,你在哪篇课文中也见识过这种写法?(二)小组反馈——品读母鸡令人尊敬之处。1、出示“这是一只()的母鸡。”2、学生交流反馈有体会的句子。A:第5自然段:抓住“挺着脖儿、歪着头、挺着身儿”这几个动作的词来体会“负责”。B:

6、第6自然段吃食的情景,将鸡雏和母鸡进行对比,体会慈爱。C:与抢食的大鸡作斗争,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母鸡的勇敢。D:从夜间啼叫体会母鸡的负责辛苦。这是一位为了自己的孩子日夜操劳的鸡母亲。3、课件出示第9自然段,找出第二部分的中心句。引读:孩子们,是什么让母鸡这样无怨无悔,不辞辛劳地为孩子们付出呢?是啊,这都是出自她对孩子们深深的爱呀!难怪老舍先生赞叹道:“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对母鸡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这样的母亲让人感动,所以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样的母亲让人尊敬,所以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4、(出

7、示麻雀喂食图)请学生用上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的方法,把从图上看到的、自己想到的写下来。五、总结写法,比较异同1、辨析《猫》和《母鸡》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母鸡》由开始“一向”到最后的“不敢”截然不同的两种观念,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那作者写《猫》也是用这种方法吗?他是怎样写猫的呢?(《猫》一文中流露的自始至终是喜爱的情感,而本文体现的是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变化。)2、那么除了情感表达方面,这两篇文章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还用上了哪些方法?(围绕中心句、用具体事例、拟人手法)3、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