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人类的聚居地--聚落).doc

教学设计(人类的聚居地--聚落).doc

ID:51378632

大小:36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2

教学设计(人类的聚居地--聚落).doc_第1页
教学设计(人类的聚居地--聚落).doc_第2页
教学设计(人类的聚居地--聚落).doc_第3页
教学设计(人类的聚居地--聚落).doc_第4页
教学设计(人类的聚居地--聚落).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人类的聚居地--聚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展示聚落的图文资料,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师聂君良单位十堰市郧阳区实验中学课题名称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世界各地的地形等自然环境都有所了解,这位研究本节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从学校的地理位置来看,我所在的学校在城区,但城区周边农村或集镇的学生或者到过乡镇游玩的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居住地非常熟悉,这也为学习本节内容打下良好的说基础;另一方面,实验中学坚

2、持“自主学习、先学后教”的模式已有多年,这个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培养学生自学、阅读、动手、讲解和评价的能力,近年来,我们学校坚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而且在诸多科目都相继展开,目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参与、上台讲解和互相评价的各种能力。因此,我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讲解评价等形式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适应我们学生的事情的。在加上,七年级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基本是上学期快要结束,学生对我的地理教学模式已经基本适应,对地理的大观念也基本形成,所以,我在本节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可行的。教学

3、目标.知识目标:1.区分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2.分析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以及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态和民居的影响;3.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片描述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差别;收集不同聚落的图片,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和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俄关系以及保护有价值的聚落的重大意义,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梳理政务额的人地关系,激发热爱传统民居文化的热情。教学重点:1.聚

4、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保护富有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保护富有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的主要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我国航天员拍摄的地球夜景视频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时而星星点点、时而拥成一团有亮光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地球上的亮光会有些地方拥成一团,非常密集,而有些地方的却稀少,甚至一片黑暗呢?学生回答:那些有亮光的地方是我们人类聚居地——聚落。灯光的密集与稀少,页反映了人们的密集预稀疏。导入:为什么人口的俄方不会有密集和稀疏的差别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

5、——聚落》授新课一、聚落的类型同学们:今年国庆节你出去旅游了吗?去的是哪些乡村或城市?你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吗?大家交流些感受。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第81页的两个图文及文本资料,并结合自己的见闻感受,完成以下列填空,并总结乡村和城市景观有较大差异的原因。1.什么是聚落?2.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乡村城市自然景观建筑物(高度与密度)公共设施(类型、数量、便利程度)人口(人口数量、密度、职业)结论:乡村与城市景观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教师点拨:乡村主要是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乡村聚落随着经

6、济的发展、人口增加、劳动方式的转变,规模可能越来越大,逐渐形成新的小成绩,甚至可能形成大城市。比如深圳在改革开放以前只是一个小渔村,现在已是世界闻名的大都市了。我国现在有很多农村正在形成新农村建设,一批新的小城市正在雨后春笋般出现,也许不久也会形成新的大城市。二、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师:新城市甚至大城市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宜形成聚落,聚落的形成与什么有关系?受哪些条件的制约呢?教师通过大屏幕展示书82页的图(此图没有相关文字,只是图像),教师有目标的指着ABCDEF六处问:图中水源

7、怎样?土壤怎样?自然资源怎样?交通怎样?气候怎样?地形怎样?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学生代表回答。师:聚落一般分布在什么地方?学生代表总结:聚落一般分布在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环境丰富、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的地方。小结:聚落一般分布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气候(适应)、自然资源丰富。学生看书82页,完成填空:聚落密集,规模较大聚落相对分布在(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平原地区。那么,(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山、荒漠、寒冷的高纬度地

8、区与炎热潮湿的低纬度)地区,则聚落很少甚至没有。学生看书82页图4.14和83页4.15回答:分析聚落的形成成团块状和带状的原因?并完成下列填空(通过电子屏幕展示)在有些平原地区,因为地形---------聚落规模------,人口-----,房屋-----,聚落的形态多呈现为---状。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河流,获得生产生活必需的----,聚落沿河流分布,呈----状;而山区,有的聚落沿着山麓、谷地延伸,也呈---状。能力考查:看右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