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绍尔-汤姆森效应实验.doc

冉绍尔-汤姆森效应实验.doc

ID:51646745

大小:764.7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14

冉绍尔-汤姆森效应实验.doc_第1页
冉绍尔-汤姆森效应实验.doc_第2页
冉绍尔-汤姆森效应实验.doc_第3页
冉绍尔-汤姆森效应实验.doc_第4页
冉绍尔-汤姆森效应实验.doc_第5页
冉绍尔-汤姆森效应实验.doc_第6页
冉绍尔-汤姆森效应实验.doc_第7页
冉绍尔-汤姆森效应实验.doc_第8页
冉绍尔-汤姆森效应实验.doc_第9页
冉绍尔-汤姆森效应实验.doc_第10页
资源描述:

《冉绍尔-汤姆森效应实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石油大学近代物理实验报告成绩:班级:姓名:同组者:教师:实验B8冉绍尔-汤姆森效应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电子碰撞管的设计原则,掌握电子与原子的碰撞规则和测量的原子散射截面的方法。2、 测量低能电子与气体原子的散射几率Ps与电子速度的关系。3、 测量气体原子的有效弹性散射截面Q与电子速度的关系,测定散射截面最小时的电子能量。4、 验证冉绍尔-汤森效应,并学习用量子力学理论加以解释。  【实验原理】一、理论原理冉绍尔在研究极低能量电子(0.75eV—1.1eV)的平均自由程时,发现氩气中电子自由程比用气体分子运动论计算出来的数值大得多。后来,

2、把电子的能量扩展到一个较宽的范围内进行观察,发现氩原子对电子的弹性散射总有效截面Q随着电子能量的减小而增大,约在10eV附近达到一个极大值,而后开始下降,当电子能量逐渐减小到1eV左右时,有效散射截面Q出现一个极小值。也就是说,对于能量为1eV左右的电子,氩气竟好像是透明的。电子能量小于1eV以后Q再度增大。此后,冉绍尔又对各种气体进行了测量,发现无论哪种气体的总有效散射截面都和碰撞电子的速度有关。并且,结构上类似的气体原子或分子,它们的总有效散射截面对电子速度的关系曲线(V为加速电压值)具有相同的形状,称为冉绍尔曲线。图B8-1为氙(Xe),氪

3、(Ke),氩(Ar)三种惰性气体的冉绍尔曲线。图中横坐标是与电子速度成正比的加速电压平方根值,纵坐标是散射截面Q值,这里采用原子单位,其中a0为原子的玻尔半径。图中右方的横线表示用气体分子运动论计算出的Q值。显然,用两个钢球相碰撞的模型来描述电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无法解释冉绍尔效应的,因为这种模型得出的散射截面与电子能量无关。要解释冉绍尔效应需要用到粒子的波动性质,即把电子与原子的碰撞看成是入射粒子在原子势场中的散射,其散射程度用总散射截面来表示。图B8-1Xe、Kr、H气体对电子的散射截面二、测量原理~10~测量气体原子对电子的总散射截面的

4、方法很多,装置也各式各样。如图B8-2所示,为充氙电子碰撞管的结构示意图,管子的屏极S(Shield)为盒状结构,中间由一片开有矩形孔的隔板把它分成左右两个区域。左面区域的一端装有圆柱形旁热式氧化物阴极K(Kathode),内有螺旋式灯丝H(Heater),阴极与屏极隔板之间有一个通道式栅极G(Grade),右面区域是等电位区,通过屏极隔离板孔的电子与氙原子在这一区域进行弹性碰撞,该区内的板极P(Plate)收集未能被散射的透射电子。图B8-2充Xe电子碰撞管示意图图B8-3测量气体原子总散射截面的原理图图B8-3为测量气体原子总散射截面的原理图

5、,当灯丝加热后,就有电子自阴极逸出,设阴极电流为IK,电子在加速电压的作用下,有一部分电子在到达栅极之前,被屏极接收,形成电流IS1;有一部分穿越屏极上的矩形孔,形成电流I0,由于屏极上的矩形孔与板极P之间是一个等势空间,所以电子穿越矩形孔后就以恒速运动,受到气体原子散射的电子则到达屏极,形成散射电流IS2;而未受到散射的电子则到达板极P,形成板流IP,因此有(B8-1)(B8-2)(B8-3)电子在等势区内的散射概率为(B8-4)~10~可见,只要分别测量出IP和I0即可以求得散射几率。从上面论述可知,IP可以直接测得,至于I0则需要用间接的方

6、法测定。由于阴极电流IK分成两部分IS1和I0,它们不仅与IK成比例,而且他们之间也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一比值称为几何因子f,即有(B8-5)几何因子f是由电极间相对张角及空间电荷效应所决定,即f与管子的几何结构及所用的加速电压、阴极电流有关。将式(B8-5)带入(B8-4)式得到(B8-6)为了测量几何因子f,我们把电子碰撞管的管端部分浸入温度为77K的液氮中,这时,管内掉气体冻结,在这种低温状态下,气体原子的密度很小,对电子的散射可以忽略不计,几何因子f就等于这时的板流IP*与屏流IS*之比,即(B8-7)如果这时阴极电流和加速电压保持与式(

7、B8-4)和(B8-5)时的相同,那么上式中f的值与式(B8-6)中的相等,因此有(B8-8)由式(B8-2)和式(B8-3)得到(B8-9)由式(B8-5)和式(B8-7)得到(B8-10)再根据式(B8-9)和(B8-10)得到(B8-11)将上式代入式(B8-8)得到(B8-12)式(B8-12)就是我们实验中最终用来测量散射几率的公式。电子总有效散射截面Q和散射几率有如下的简单关系(B8-13)式中L为屏极隔离板矩形孔到板极之间的距离。由(22)式和(23)式可以得到~10~(B8-13)因为L为一个常数,所以做和的关系曲线,即可以得到电

8、子总有效散射截面与电子速度的关系。  【实验装置】冉绍尔-汤森效应实验仪主机两台(一台为电源组,另一台是微电流计和交流测量装置),电子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