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子头大桥静动载试验.pdf

桥子头大桥静动载试验.pdf

ID:52113563

大小:1.47 M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3

桥子头大桥静动载试验.pdf_第1页
桥子头大桥静动载试验.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桥子头大桥静动载试验.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1卷第3期Vol.41,No.32015年6月SichuanBuildingMaterialsJune,2015桥子头大桥静动载试验杨保全(中铁十局二公司,河南郑州450008)摘要:简要介绍了福建省永定湖雷至城关高速公路面两侧。桥子头大桥,选择排架式墩柱较高右幅第三联先预制架设3.3试验荷载的确定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后连接成连续刚构进行静动载试根据JTG/TJ21-2011《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种小跨径的桥梁结构型式强度和刚程》中的规定,静力试验荷载的效率系数η取值范围为度性能良好,质量安全可靠,可供广大同行借鉴。0.95≤η≤1.05。关键词:先简支T梁;

2、后连续刚构;静动载试验;承η=S/(S×δ)stat载力良好式中S—试验荷载作用下,检测部位变位或力的计算值;stat中图分类号:U446.1文献标志码:BS—设计标准活荷载作用下,检测部位变位或力的计算文章编号:1672-4011(2015)03-0103-02值;DOI:10.3969/j.issn.1672-4011.2015.03.051δ—设计取用的动力系数。在保证各测试截面试验荷载效率系数η至少达到0.951工程概况以上的条件下,计算确定,静载试验最多需用400kN(车重福建省永定湖雷至城关高速公路LA1标桥子头大桥全+荷重)载重汽车4辆,如表1所示。长337m,上部结构为(3m

3、×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表1载重汽车4辆加载的各工况加载效率kN·m+(4m×30m)预应力混凝土刚构组合T梁+(4m×30m)试验设计加载工况项目荷载效应荷载效应效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下部桥墩采用桩柱式排架结构,M1M2η一端桥台为板凳式、一端桥台为桩柱式。1第8跨0.4L处中载最大正弯矩1123.51144.40.982第8跨0.4L处偏载最大正弯矩1368.21357.91.012静动载试验的目的38#墩墩顶附近中载最大负弯矩-632.8-662.40.9648#墩墩顶附近偏载最大负弯矩-809.1-843.90.96根据业主和设计的要求,选择本桥墩柱较高右幅第三5第9跨跨中

4、中载最大正弯矩950.7933.91.02联连续刚构为试验检测对象,利用静、动载的试验方法对6第9跨跨中偏载最大正弯矩1186.51160.81.02该桥的整体质量情况检测其安全可靠度和判定其实际承载注:①中载加载是沿该幅桥中线两辆40kN重车,在后1辆两侧能力,作为交工验收的依据,也为验证这种桥跨结构设计对称各布置1辆40kN重车,4辆重车的重心正对该处;②偏载加载是在该幅桥中线一侧两排两列布置40kN重车。的合理性,为今后设计提供有意义的资料。3.4试验工况及加载位置3静载试验1)加载工况。按各测试截面的最不利效应进行布载,3.1测试截面的确定共分为6种试验荷载工况,分别为:①工况1,纵

5、桥向按第利用桥梁空间分析程序Midas/Civil进行建模分析,依8跨0.4L处中载最大正弯矩、挠度最不利位置布载;②工据桥跨结构所得的活载内力包络图和位移包络图,选择第8况2,纵桥向按第8跨0.4L处偏载最大正弯矩、挠度最不##跨0.4L活载弯矩最大处、8墩墩顶附近活载剪力最大处、利位置布载;③工况3,纵桥向按8墩墩顶附近中载最大#第9跨跨中活载挠度最大处等作为测试截面。负弯矩最不利位置布载;④工况4,纵桥向按8墩墩顶附3.2测点布置近偏载最大负弯矩最不利位置布载;⑤工况5,纵桥向按第1)应变测点。T梁应变测点布置:选择在T梁梗腋处9跨跨中中载最大正弯矩、挠度最不利位置布载;⑥工况及马蹄底

6、部布置应变测点,沿纵桥向布置于所选择的截面。6,纵桥向按第9跨跨中偏载最大正弯矩、挠度最不利位置每个截面布置10个应变测点,测点设在T梁腹板顶和梁布载。底。同时在每个测试断面布置一个温度补偿片,用于抵消3.5试验检测过程温度变化对测试应变的影响。1)试验车辆装载过磅编号,记录试验车的原始数据以2)挠度测点。挠度测点布设在第8跨0.4L处、第9便进行分析。清理桥面,标记加载位置及测点布设位置。跨跨中处桥面上,并在墩顶布设测点用于消除桥墩变位和2)各工况均采用分级加载,按每车道试验车辆递增加支座变位对挠度观测的影响。每个截面布置2个测点于桥载,每辆载重汽车加载到位后,关闭发动机并稳定时间5~10

7、min,以仪器读数实时监控为准。3)对每一工况分二次加载,当第一次加载卸荷10min作者简介:杨保全(1972-),男,河南郑州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交通施工技术及检测。后再进行第二次加载,以便使结构恢复弹性变形,减小塑·103·Vol.41,No.3第41卷第3期June,2015SichuanBuildingMaterials2015年6月性残余变形。并在试验中对重要测点数据与理论值及时进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