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鉴赏要点.doc

咏物诗鉴赏要点.doc

ID:53239617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2

咏物诗鉴赏要点.doc_第1页
咏物诗鉴赏要点.doc_第2页
咏物诗鉴赏要点.doc_第3页
咏物诗鉴赏要点.doc_第4页
咏物诗鉴赏要点.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咏物诗鉴赏要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咏物诗鉴赏要点一、概念解说1、概念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2、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物与景: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志与情: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二、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

2、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构思上——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三、咏物诗分类⑴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点蜡烛去欣赏花。将海棠比拟为美人,写出了海棠的娇艳妩媚,深切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爱花惜花之情。⑵托物言志类作者运

3、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如: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⑶咏物抒怀类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如: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

4、表予心。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寓情于物,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是咏物诗中的名作。⑷以物喻人类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如:病牛李纲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虽然如此,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

5、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⑸托物言理类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琴诗苏轼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产生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

6、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四、咏物诗鉴赏方法第一步: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第二步: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点之中,“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第三步: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

7、五、鉴赏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第一步: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这首诗写了素碟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第二步: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

8、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点之中,“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诗人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素蝶的活动与它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诗人伏时仕途失利,就像素蝶“避雀隐青薇”;起时就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