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案例.doc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案例.doc

ID:53677170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5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案例.doc_第1页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案例.doc_第2页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案例.doc_第3页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案例.doc_第4页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案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案例【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诺曼底”号游船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使船上所有的人获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船长危难时刻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心里。【教学片段】:师:同学们,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生:(齐答)哈尔威船长。师: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谈谈你对哈尔威船长的初步印象?生1:他舍己救人——“必须把60人救出去”,“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生2:他镇定自若——在惊慌失措的众人面前。“震荡

2、可怕极了……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得直喘粗气”和“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镇定自若的船长和失魂落魄的旅客形成鲜明的对比。生3:他忠于职守——遇难前:夜色正浓,薄雾弥漫时,乘客都进入了梦乡,尽管这条航线走了不只一次,但是,船长还是“小心翼翼”的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遇难时……遇难后……他都是忠于职守的。(教师板书:舍己救人、镇定自若、忠于职守)师:刚才,同学们谈了对哈尔威船长的初步印象,下面,我们再认真地读一遍书,思考一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塑造这位紧急关头,能舍己救人,镇定自若、忠于职守的英雄形象的呢?(学生默读课文)生1:我认为,“黑暗中人

3、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一直到“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这段语言描写能很好地突出他的优秀品质——勇于决断,沉着指挥。(教师板书:语言描写)师:这段语言描写有何特点?生:(齐答)非常简洁师:这段语言描写非常简洁,这能说明什么问题?生1:说明当时情况万分危急。师:你认为课文中这段简洁的语言描写,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生1:铿锵有力。师:那么,你来当“哈尔威船长”,选一个同学当“洛克机械师”,分角色来读一读,好吗?(二生分角色读)师:读得非常有感情,同位之间分角色来读一读,要把危急关头,船长的英雄气概读出来。(同位分角色读)师:除了这段精彩的语言描写外,

4、你认为本文的哪个场面描写最感人?(教师板书:场面描写)生1:我认为,船长随船沉没,人们透过薄雾凝视的场面,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读到此处,我都流泪了。生2:我也是认为这一段写得很感人,我觉得哈尔威船长死的非常悲壮,在这一刹那,他又一次放射出英雄的色彩。师:请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这一场面描写。生:(读书)生1:老师,我觉得哈尔威船长的确是一个英雄,他敬业、坚强、执着地爱着轮船和大海,可是,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死呢?作为一名船长,他能把那么多人救出去,也一定能救出他自己呀!师:你能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与大家同享,这一点很好,哪位同学乐意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

5、看法。生2:哈尔威船长和这艘船朝夕相伴已经7年了,对这艘船,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心目中,船在,人在;船亡,人亡。他已经把船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宝贵,如今心爱的船沉没了,他所有的希望也随之破灭了,所以,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生3:我觉得哈尔威船长在船沉没之前,他应该死里逃生。发明大王爱迪生年轻时,他辛辛苦苦建立的实验室被一场大火烧毁,如果当年爱迪生也像哈尔威船长这样选择了“死”,那么,人类的损失将无法弥补。所以,我认为哈尔威船长应该好好活下去,他可以继续为社会做贡献。生4:哈尔威船长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船,这我们能理解。但是人的生命属于自己,又不仅仅属于自己,

6、他死了,一了百了,但他年迈的父母不思念儿子吗?他的妻子不想念丈夫吗?他的儿子不盼望爸爸快快归来吗?(学生举手,纷纷要求发言)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下节课,我们不妨开一个辨论会,论题:哈尔威船长应不应该和船一同沉没,如果你是正方(反方),你打算怎样阐明自己的观点,驳倒对方的观点呢?教学分析:学生在这堂课中深受感动和启发,通过对哈尔威船长的具体分析,学生认识到了他的灵魂的伟大和崇高。在对学生谈自己的情感体验时,我给他们以鼓励,尊重他们对人生的认识,对作品的感悟,毕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以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对哈尔威船长的深刻

7、认识中,既调动了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加深对小说主人公的理解。整堂课的氛围轻松、和谐,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上都有收获,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创新精神得到极好的发展。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想起教育学者皮亚杰所说:“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造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