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函数总复习.doc

初中函数总复习.doc

ID:54238192

大小:19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15

初中函数总复习.doc_第1页
初中函数总复习.doc_第2页
初中函数总复习.doc_第3页
初中函数总复习.doc_第4页
初中函数总复习.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函数总复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函数总复习(-)  函数研究的是变量数学,它较之常量数学能更深刻地反映客观世界中量与形的关系,从而使函数成为近代数学中很多分支的基础;函数与代数中的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基础知识有密切的联系,用函数的观点能更透彻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函数的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因素,有利于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一、用函数概念与性质解题:  用函数概念与性质解题  例1.已知一次函数y=(3a-2)x+(1-b),求字母a,b的取值范围,使得:  (1)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函数图象与y轴的

2、交点在x轴的下方;  (3)函数的图象过第1、2、4象限。  解:a、b的取值范围应分别满足:  (1)由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可知:  当k>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即3a-2>0,  ∴a>,且b取任何实数。  (2)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0,1-b),  ∵交点在x轴的下方,  ∴  即a≠,b>1  (3)函数图象过第1、2、4象限,则必须满足  说明:下面是y=kx(k≠0),y=kx+b(k≠0)的图象的特点和性质的示意图,如图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b

3、>0时,图象过一、二、三象限,当b=0时,是正比例函数,当b<0时,图象过一、三、四象限;当y=x时,图象过一、三象限;且是它的角平分线,由于常数k、b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函数,k决定直线与x轴交角的大小,b决定直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由k定向,由b定点。同样,如图2,是k<0的各种情况,请指出它们的图象的特点和性质。  本题反映了这些性质的应用。      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4,0),点P是第一象限内的直线y=6-x上的点,O是坐标原点(如图所示):  (1)P点坐标设为(x,y),

4、写出ΔOPA的面积S的关系式;  (2)S与y具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写出这函数中自变量y的取值范围;  (3)S与x具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4)如果把x看作S的函数时,求这个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这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  (5)当S=10时,求P的坐标;  (6)在直线y=6-x上,求一点P,使ΔPOA是以OA为底的等腰三角形。  分析:函数的概念中,有两个变量,要分清对应关系,哪一个字母是函数,哪一个是自变量。比如“把x看作S的函数”时,对应关系为用S表示x,其中S是自变量,x是

5、函数。  解:(1)过P点作x轴的垂线,交于Q,  SΔOPA=

6、OA

7、·

8、PQ

9、=×4×y=2y.  (2)S与y成正比例函数,即S=2y,  自变量y的取值范围是0

10、x=-+6=-+6=1,S=2y,10=2y, ∴y=5,  ∴P点的坐标为(1,5)。  (6)以OA为底的等腰ΔOPA中,  ∵OA=4,∴OA的中点为2,∴x=2,  ∵y=6-x,∴y=4.即P点坐标为(2,4)。  说明:数学从对运动的研究中引出了基本的函数概念。函数的本质就是对应,函数关系就是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  本例的第(1)问是“SΔOPA”与“y”的对应关系,呈现正比例函数关系,y是自变量;第(3)问是“S”与“x”的对应关系,呈现一次函数关系,x是自变量;第(

11、4)问是“x”与“S”的对应关系,呈现一次函数关系,S是自变量,不要被是什么字母所迷惑,而是要从“对应关系”这个本质去考虑,分清哪个是函数,哪个是自变量。  例3.作出函数y=x,y=()2,y=的图象,它们是不是同一个函数?  解:函数y=()2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  函数y=在x≠0时,就是函数y=x;而x=0不在函数y=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之内。  由此,作图如下:     它们不是同一个函数。  二、有关函数的综合题:  例1.二次函数y=2x2+ax+b的图象经过(2,3)点,并且其

12、顶点在直线y=3x-2上,求a、b。  分析:确定待定系数a、b需要两个条件,经过(2,3)点是一个条件,另一个条件是顶点在直线y=3x-2上,即顶点坐标满足直线的解析式,可以设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2(x+m)2+n,则n=3(-m)-2.  解:设y=2(x+m)2+n.  将(2,3)代入,得3=2(2+m)2+n.............(1)  将顶点(-m,n)代入y=3x-2,得n=3(-m)-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