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问题情境设计.doc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问题情境设计.doc

ID:54712855

大小:3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0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问题情境设计.doc_第1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问题情境设计.doc_第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问题情境设计.doc_第3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问题情境设计.doc_第4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问题情境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问题情境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问题情境设计宏远外国语学校籍书兵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的融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好的“问题”情境,能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有吸引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心向,使其将要达到目标的愿望转化为对知识的渴求;能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诱发质疑猜

2、想,唤起强烈的问题意识。在数学能力方面,好的“问题”情境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解决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可以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下面就本人平时的一些做法谈谈设计问题情境的策略。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对任何事物都怀有好奇、求趣、喜新的心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一种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数学情境,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活跃学生的创造思维,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愉悦身心,

3、从而使学生喜爱这门功课,相继促进课堂教学。7《可能性》这个内容中,我设计了摸球游戏,让学生体验黄球、白球的可能性。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熟练的解决出所放的球的可能性。在如在教学公因数时,为了让学生公因数,发现1是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等特点时,我设计了游戏,先任说出一个学号24,让学号是24的因数的同学起立,再说出一个学号如32,再让学号是32的因数的同学起立,就会有几个同学会起立两次,那么起立两次的同学的学号就是24和32的相同的因数,我们数学上叫做公因数,最大的那个因数叫最大公因数。接着我们继续任意说出学号,

4、就会发现有一名同学每次都起立,这个学号是1号,所以很容易这发现并理解了1是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这个特点。二、创设生活情境,体验数学知识魅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提供这样的思维环境,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学习就象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一样,需要大家一起来实践解决,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集体的共同研究,最终得出学习结论。因

5、此,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情景,有目的地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我是一位出色的售货员”活动,让他们在逼真的买卖中掌握、消化和应用知识。再如教学打折后,模拟商场各种形形色色的优惠活动,通过所学知识计算哪家更便宜等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7三、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内部的思维活动过程,要教会学生学习,就必须紧扣学生的“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

6、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数学课上,必须加强操作活动。通过操作,学生人人动手,思维随之展开,能够较好地落实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同时也使知识概念理解得更清晰,更容易保持和提取。课堂上必须通过学生动手“做数学”,才能使他们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如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设计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想圆锥体积与什么体积有关,(与圆柱体有关)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圆柱与圆锥进行实验比较方便,(等底等高)接下来让学生

7、亲自实验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如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时,学生对容积单位的大小的理解是很抽象的。我就设计了实验,让学生先观察饮料瓶的容积是多少,找到身边用到容积单位的地方,再装一升水,观察1升水有多少,再把1升水倒入到一次性水杯中,看能倒几次,估算出一次性水杯的容积约是多少,(约150毫升)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并掌握了这两个单位。再后面的练习时,学生就能根据实验情况填上合适的单位了。再如,再如教学比例问题,我们组织学生实际数学操作活动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和影长,来运用比例求树高或楼房的高等。四、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使学

8、生在“奇”中“问”。7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学生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利用游戏开场,创设这样的情境: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用计算立即说出它是不是3的倍数,你们可以用手中的计算器去验证。”游戏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