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品味读中悟情.doc

读中品味读中悟情.doc

ID:57996441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6

读中品味读中悟情.doc_第1页
读中品味读中悟情.doc_第2页
读中品味读中悟情.doc_第3页
读中品味读中悟情.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读中品味读中悟情.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中品味读中悟情——《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执教者张巧平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设计理念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理念:  1、试图对“文包诗”这一特殊文体的教法作出尝试。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特有的文体,对于这一文体的教材该怎么教,是“诗重于文”、“文重于诗”,还是“诗文并重”。为此我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对这节课我力求做到“诗文交融”,即通过对文的感悟,达到对诗的理解水到渠成的境界。  2、试图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简约语文”教学理念。  主要追求3点:目标简明,过程简洁,方法简便。  (1)目标简明  本课教学抓住了牵一发而动

2、全身的主线“送别”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别”展开教学过程,目标简明,体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2)过程简洁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文中有很多词、句可以细细欣赏、品味,假如样样都抓,容易犯语文教学的“浮肿病”。本课教学我力争内容集中、精要,依据教学目标作大胆取舍,做到“过程简洁”。  (3)方法简便  本课教学使用的大多是家常传统手段,一些媒体的使用主要用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处以及拓展延伸处,方法简单,但追求高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文包诗”,描绘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的真情,展现了李白创

3、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名诗的情境和过程。  根据送别的过程和内在的情感变化,可把文章理解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写两人借赏景藏别情,这里流淌的是缠绵的含蓄之美;第二部分是举杯话别,这里勃发的是奔放的炽热之美;第三部分是写李白触景吟诗,这里展现的是不尽的思念之美。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  情感目标:品读文、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鉴于本课文包诗的特殊文体,教学重、难点主要确定为两个:  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4、做到诗文交融。  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中心情感“依依惜别”  1、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通过上节课反复读课文,你读懂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吗?  3、课文是怎么通过描写两个好朋友的送别经过来表现两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课文来细细体味。  [设计意图:教学第一个环节就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送别”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别”,体现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的理念。]

5、  (二)学习1、2小节,品味“赏景藏情”  1、“依依惜别”这几个字我们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对于即将分别的好朋友来说却是那么沉重,打开书,自由读1、2小节,边读边注意体会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划出有关。  2、哪个句子写出了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出示句子)指名读,这个句子中有个字耐人寻味,是“藏”字。  (1)两位好朋友藏的是什么?  (2)他们是怎么藏的呢?(借观赏景色藏惜别之情)  (3)他们赏的是怎样的景呢?(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3、齐读这句话,感受一下两人别样的深情。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藏”,引导学生先读到文字的里面,

6、再读到文字的背后,同时还辐射出对“烟花三月”的理解,为后面理解古诗埋下了伏笔。]  (三)学习第3小节,品读“对话叙情” 1、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段,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用心品味,然后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从那些词句体会到的?边读边作批注。2、交流体会。3、指导朗读分角色读[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心智活动,只有读通了,读深了,读宽了,才能真正读懂,才能转化为自己的体验]。(四)学习4、5小节,体味“吟诗抒情”  1、两位好朋友说不完的离别情,道不完的朋友谊。可是,俗话说得好,“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最后孟浩然就要上船远行了,李白是怎样做

7、的呢?自由读第4小节,。  2、读了这一小节,你又一次体会到了什么?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3、交流  4、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吗?(配乐)  5、此情此景,不仅我们被打动了,就连江边的杨柳、江上的沙鸥也为之动容,真是……(此处渗透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6、再次朗读感受情境。[设计意图:运用动画再现情境;运用配乐朗读渲染情感;运用想象说话体味深情。同时又渗透了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7、引读第5小节:此时此刻,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指名读,齐读。  9、文中说,这首送

8、别诗是一首名诗,而且是一首怎样的名诗?什么叫“脍炙人口”呢? 10、理解诗意,试背,齐背。(五)拓展积累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送别的诗[设计意图:开阔了视野,增加了阅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