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主线读中悟情.doc

读为主线读中悟情.doc

ID:53717303

大小:3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6

读为主线读中悟情.doc_第1页
读为主线读中悟情.doc_第2页
读为主线读中悟情.doc_第3页
读为主线读中悟情.doc_第4页
读为主线读中悟情.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为主线读中悟情.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为主线   读中悟情——《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朱先云 设计理念此文为一个名叫雷利的中国孩子96年11月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书信。雷利在信中深情地缅怀父亲——一个为维和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全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与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感情。教学此文,应根据本单元导读提示和本课感情浓烈、抒情性强的特点,以“读”为主线,用“读”架设起学生和文本沟通的平台,使其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真切感受,

2、提升语文素养。 学程预设一、        录像激情,据题质疑1、录像激情。播放伊拉克战争的电视实况录像片段,师导言激情: 2003年3月20日,美国在海湾的空中力量打响了“斩首行动”的揭幕战。伊拉克大地上顿时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多少雄伟的建筑化为废墟,多少美丽的风景不复存在,多少无辜的伊拉克人民在战火中倒下,多少幼小的孩子永远失去亲人!这一个个画面,忠实地记录着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看着这凄惨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2、揭示课题。8年前,一个名叫雷利的中国孩子就曾面对战争的硝烟,发

3、出来自心底最强烈的声音。这节课,我们就来听听这个中国孩子心灵的呼声。板书、齐读课题。3、据题质疑。预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这个中国孩子是谁?多大了?他向谁发出呼声?发出了什么样的呼声?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教师可将这些问题简单记录在黑板一侧。二、        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激发学习动力:问题提出来了,由谁来解决?点拨:学习是自己的事,要靠自己来解决学习中的困难。2、提出初读要求: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难读的词句段多读几遍,尽量把课文读通顺,读

4、流利。3、检查初读效果:①指名分段落朗读课文,针对朗读情况及时正音;②交流: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自己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吗?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点拨:前面大家提出的问题有的浅显易懂,自己读一读课文就可以解决;有的有一定难度,需要大家去深入读书、思考。引导归纳需重点探讨的问题为:①这个中国孩子发出了什么呼声?②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三、        重点研读,品味悟情㈠以疑促思,自主圈划。1、揭示学习要求: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5、”。这就是说,当我们解决了学习中小的疑问,就会有小的进步,解决了大的问题,就会有大的收获。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再来好好读读课文。2、呈现学习菜单:1、仔细读书,思考以下两个问题,在书上划记或批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①这个中国孩子发出了什么呼声?②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2、文章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请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的心情,并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3、学生自主读书思考、圈划批注。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相机进行个别辅导。㈡小组合作,感悟交流。再次深入读书,大家一定又有新的收获和

6、体会。请在学习小组长带领下做一个交流。要求全员参与,既要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要注意倾听学习伙伴的看法,在别人发言后,还可以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教师参与到各学习小组的活动之中,提供具体有效的点拨指导。㈢集体交流,诵读悟情1、集体交流,引导体悟:各学习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学习收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由于对以上两个重点问题的理解实质上就是体会作者对世界和平的强烈渴望、对失去亲人的万分悲痛,感悟他对造成“世界并不太平”这一现状的恶劣行径的强烈谴责,因此,在全班集体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

7、,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引导:一是引导感悟作者丧父之痛。文中很多句段抒写了作者对父亲的缅怀之情,如“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之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等。若学生在交流中谈到了这些句段,应引导其设身处地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体验作者

8、的悲痛和怀念。二是引导感悟作者对世界和平的强烈渴望。文中很多地方,尤其是正文第七自然段集中抒发了作者希望世界和平的强烈愿望。在交流“这个中国孩子发出了什么呼声”这一问题时,要让学生把在文中找到相关句段反复朗读,在读中体验、感悟文章字里行间充溢的激情。三是引导结合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感悟“世界并不太平”。课后“思考练习2”(举出具体事例,说说你对“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的理解)是全文学习的难点。课前应让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在学习过程中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