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创意与忠实.ppt

翻译中的创意与忠实.ppt

ID:58416884

大小:713.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9-07

翻译中的创意与忠实.ppt_第1页
翻译中的创意与忠实.ppt_第2页
翻译中的创意与忠实.ppt_第3页
翻译中的创意与忠实.ppt_第4页
翻译中的创意与忠实.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翻译中的创意与忠实.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By常晓亚创意与忠实翻译中的翻译的创造性传统观念:认为翻译是“模仿”或是“拷贝”的同义词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早在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就曾指出:“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他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有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创作要有生活体验,翻译却要体验别人所体验的生活。”——《翻译通讯》1984年,第22页余光中在他的《翻译和创作》中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证明了翻译和创作是非常相近的两种心智活动。1什么是创造性?第一种定义:“创造性是指一个人产生新的或原创思想、艺术创造的能力;一个创造性的构想一般定义为‘有新意的,

2、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其所出现于其中的情景有用或合适’”。——刘靖之《翻译论集》1981年,第122页第二种定义:即把原先存在的一些构想以新奇的方式加以组合;一个有创意的、新颖的想法可能与其他普通的想法产生于同一套规则,但两者的不同之处便在于富有创意的想法由着不同寻常、新的组合方式,能够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此外,创造性行为还可以界定为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形式。有以上我们便可以看出翻译其实并不是原语信息在另一种语言系统中的简单复制,而是一个将原语转变成译入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文本,这个新文本虽然在内容上虽与原作相同,但却是一个崭新

3、的作品。于是也可以说成是一个创造性的作品。它是在词、句、语义三个层面上重构的结果。语言结构重组的程度越高,这个转换过程的创造便越大。至此,第一个问题已经讲完,我们可以看出仅从概念上就可以说明翻译具有创造性了。2面对翻译和原著创作,我们一般人的两种想法:一是翻译是受限制的,而原著作者的创作却不受什么限制;二是翻译行为本身比起原著的写作来,前者的创作性要比后者小。首先为什么原著作者的创作不是无拘无束的?每一种文学形式的创作都受各种格式和要求的约束,作者绝不可能任意行事。同时也受其他因素影响,例如一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的限制,政治环境的限制,本人的知识和生

4、活经历的限制等等。所以说任何原著的写作完全不受限制是不可能的事,甚至于原作的创造性恰恰是受限制的结果。其次为什么翻译行为本身比起原著的写作来,其创造性不一定小?其一是因为我们老是把原作看的至高无上,具有不受任何质询的权威地位。但是近些年在文学批评与翻译研究领域出现的著作里,这种原作权威的概念收到了挑战。因为所有的文本都是吸收、借用、模仿和重写其他材料的结果,因此不仅翻译是一种“重写”的行为,原作的创作在本质上也是一种重写行为。第二个理由与艺术的一种观点有联系,即派生的观点。故有的学者认为,从一个更大的角度来看问题,可以说所有的文字作品都可称为翻

5、译,如同油画和雕塑是把思维想法变成直观的东西道理是一样的。而实际上,一幅画、一篇文章可能就包含了若干前期的“翻译”过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字翻译才被泰德勒(Tytler)比喻成为“复制一幅画”其二创造性常常是与限制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创造性是对限制作出的反应,正是因为这种限制才使创造性得以发挥。比如,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以律诗的格律最严,字数、平仄、对偶都必须遵循修辞、审美、音韵学原则的种种规定,然而,仍然能有人在这种种束缚之下写出绝妙的律诗来,为其限制多,才可凸显其创意。因此,限制还可以进一步被看成是创作的一个主要源泉。而翻译工作者要受原语的限

6、制,故翻译在那个限制中是有潜力发挥其创意的。其三是因为翻译不仅受原语文本模式的限制,同时又受译入语规则的限制,故翻译者所受的限制就是双重的了。由上述三点可见,翻译行为本身比起原著的写作来,其创造性不一定小。至此,已经推翻我们一般人面对翻译与原著创作所产生的两种想法,并也总结出一个结论:翻译者所受的限制,或“受捆绑”的程度是要远远甚于原作者的,而也正是因为这些种种限制给予原著作者带来创造性冲动一样,翻译者面临的这种双重限制迫使他做出更为强烈的反应,从而孕育出更多更浓的创意。也就是说,“翻译所受的这种双重限制如果能生成创造力的话,那么从理论上讲,翻译者

7、就必定比原作者更有创意”。——Boase-Beier,在翻译实践中,普遍对“创造”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是主观性的创造,即主动地创造。是在脱离原语语言形式的基础上,按译入语的音、形、义结合规律重新创作,从而准确甚至张扬地传达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另一种则是因为两种语言在转换过程中有些无法逾越的困难,属“不得已而为之”,是在力求表达愿意的基础上,加以变通,即被动的创造。毛泽东的诗句“不爱红装爱武装”,如果英译为“Theylovetobebattle—dressedandnotrosy—gowned.”应该是忠实了原诗句的意思,但译文始终处于劣势,文

8、句平淡不能再现原诗的神韵。许渊冲先生把“红妆”深化为“涂脂抹粉”,把“武装”深化为“面对硝烟弥漫的战场”,把诗句译为:T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