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定级查房教学文稿.ppt

热射病定级查房教学文稿.ppt

ID:59707614

大小:795.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20-11-20

热射病定级查房教学文稿.ppt_第1页
热射病定级查房教学文稿.ppt_第2页
热射病定级查房教学文稿.ppt_第3页
热射病定级查房教学文稿.ppt_第4页
热射病定级查房教学文稿.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热射病定级查房教学文稿.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热射病定级查房姓名:崔某某性别:男年龄:33岁主诉:头晕恶心1天伴意识不清2小时入院时间:2015年7月28日19:50入院诊断:1.热射病2.多脏器功能衰竭病史回顾2015-7-27-21:00患者下班回家后感头晕、恶心,无呕吐,自行上床休息。2015-7-28晨患者在室外上班,约17:45左右被工友发现神志恍惚,全身发烫,继而呼之不应,有肢体抽搐,二便失禁,急呼120送入我院急诊。入急诊时HR163次/分,T42.2℃,R31次/分。BP177/139mmHg,急查颅脑及肺部CT示:未见明显异常。问题:病人出现什么情况?中暑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或烈日下,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

2、乱、散热机能发生障碍,致使热能积累所致的以高热、无汗及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综合征。热衰竭在高气温或强热辐射环境下,由于热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减少,引起颅内暂时性供血不足而发生昏厥的疾病。亦称热晕厥或热虚脱。热射病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为典型表现。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仍不足以散热或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出汗减少致汗闭,造成体内热蓄积。热痉挛(又称中暑痉挛)大量出汗后口渴而饮水过多,盐分补充不足,使血液中钠、氯浓度降低而引起肌肉痉挛。中暑的分类请问:此患者属于哪一类中暑?回顾病史T38.9℃、P160次/分、R17次/分、BP134/44mmHg,神志昏迷,全

3、身皮肤干燥,双瞳孔无殊,颈软,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自主呼吸存在,两肺呼吸音粗,气道内可见淡血性液体喷出,心律齐,未见明显病理性杂音,四肢肌张力偏高,肌力检查不配合,双巴氏征(-)。2015-7-28-19:50入ICU入院诊断:1.热射病2.多脏器功能衰竭请问:什么是热射病?热射病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①环境温度过高(温度>32℃)、湿度较大(>60%)和无风②人体产热增加③散热障碍④汗腺功能障碍体热积蓄下丘脑体温调节心输出量呼吸频率加快提高散热

4、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心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蛋白质变性(T>50℃脑死亡发病机制阴暑——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主要病状有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等。辨症分型中医的角度阳暑——通常所说的中暑其实指的是“阳暑”,多是因盛暑烈日之时,不辞劳苦,以致热毒伤阴,而出现头痛,烦躁,肌体大热,大渴,大汗,脉浮,气喘等症,即称阳暑。热射病的分类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病死率较高。劳力性热射病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

5、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瞻望、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非劳力性热射病继而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0℃以上,出现皮肤干热,无汗、谵妄和昏迷,可有抽搐,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呼吸浅速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脑水肿、肺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甚至昏迷等严重并发症。早期表现头痛、头昏、全身乏力、多汗。临床表现典型表现: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热射病治疗原则急救流程昏迷患者早期插管,可保证氧供及防止误吸。抽搐时用安定控制。冰袋,酒精搽浴,使用冰

6、盐水灌胃或灌肠,冬眠疗法,体温降至37℃。尽快降温早期插管充分补液补液以羟乙基淀粉和生理盐水为主,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防止DIC。若无尿,则需行CRRT。四字决一、“搬”迅速将患者脱离高温环境,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用扇子或电风扇为他扇风,解开其衣领裤带,以利于患者散热。二是“擦”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位置,帮助患者散热。三是“掐”如果患者昏迷不醒,可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救醒后的患者必须在凉爽通风处静卧休息,如果回到炎热的环境会引发比之前更严重的后果。四是“服”

7、感到不适时,及时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并多喝淡盐水以补充流失的体液。如果出现昏迷不醒、高热不退等情况应立即拨打“120”送医院进行治疗。中医治疗放血疗法取穴部位:耳尖、大椎、曲池、十宣、曲泽、委中。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数滴血,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转清,继而热退汗出,诸症消失。适用于中暑轻证用光滑平整的汤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背脊两侧,颈部,胸肋间隙,肩臂,胸窝及腘窝等处,刮至皮肤出现紫红色为度。通过刺激人体使人自身产生抵抗能力,放痧通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