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石窝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读 司马法》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

北京市房山区石窝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读 司马法》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

ID:71367931

大小:8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11-27

北京市房山区石窝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读 司马法》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_第1页
北京市房山区石窝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读 司马法》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_第2页
北京市房山区石窝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读 司马法》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_第3页
北京市房山区石窝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读 司马法》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北京市房山区石窝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读 司马法》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6课读司马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汇,逐渐形成独立翻译文言文的能力。(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独特着眼点。(3)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论证过程,感受作者的思想倾向。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并结合书下注释读懂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形式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把握论证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主张施仁政”的政治观点,体会作者“得民心、得天下”的进步思想。【教学重点】1、能准确翻译课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把握论证过程。2、感受作者“主张施仁政,得民心得天下”的进步思想。【教学

2、难点】1、准确翻译课文。2、分析把握论证过程。【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熟悉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解决字词读音、释义。2、查找皮日休、《司马法》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这篇读后感,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读后感——皮日休的读司马法。二.资料介绍:1、皮日休:中国唐代文学家。生于大和八年( 834 )至开成四年(839)之间,卒于天复二年(902)以后。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襄阳(今属湖北)人,出身于贫苦家庭

3、,早年立志于功名,曾游历各地 。懿宗咸通八年(867)进士 。曾任苏州刺史从事、太常博士。黄巢军下江浙,为黄巢所得,黄巢称帝后,任翰林学士。他的死因说法不一。2、《司马法》:《司马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旧题司马穰苴撰。司马穰苴,其先人陈公子完奔齐,改姓田氏,因其任大司马之职故称司马穰苴,生卒年不详。穰苴为春秋末期齐国人,精通兵法,齐相国晏婴以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司马法》应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齐国大夫们追论的古者《司马兵法》,二是穰苴的兵法,三是汇集者的观点。三、疏通文意:(一)诵读课文:正确把握字音和断句,初步了解课文。(二)疏通文意:1、结合预习情况小组交流

4、。2、全班反馈,提出不能解决词句问题,教师点拨指导。3、做练习,巩固重点词句。(见课件)四、梳理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哪些内容?2、结合学生所答进行深一步理解,以学生互答为主,教师点拨。3、根据学生回答可重点讨论:;(1)《司马法》是一部兵书,皮日休在本文中是在说兵法问题吗?说的是什么问题?(2)针对这一问题,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谁的什么观点相似?(如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证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先提出争天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