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异文,汉书]《史记》《汉书》异文浅析

[史记,异文,汉书]《史记》《汉书》异文浅析

ID:77324630

大小:70.3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1-24

[史记,异文,汉书]《史记》《汉书》异文浅析_第1页
[史记,异文,汉书]《史记》《汉书》异文浅析_第2页
[史记,异文,汉书]《史记》《汉书》异文浅析_第3页
[史记,异文,汉书]《史记》《汉书》异文浅析_第4页
[史记,异文,汉书]《史记》《汉书》异文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史记,异文,汉书]《史记》《汉书》异文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史记》《汉书》异文浅析摘要:《史记》《汉书》的用字多有不同,这些异文之间的关系是多样的,或是单纯的同义关系,或是同义又同音的关系,或是互为假借字、异体字、古今字,或是字义为包含、被包含关系,或是因态度不同而造成异文。关键词:异文多样言语风格继司马迁创作《史记》后,东汉班固又作《汉书》,这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两部史书,它们与《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史记》记事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而《汉书》则记录有汉一代的史事。两书在刘邦建国至汉武帝太初间这一段是相互重合的。班固在编写这段历史时,多采用《史记》文字,但他并没有完全照搬,而是对部分

2、文字进行增损和更替,这就形成了《史记》《汉书》的异文。这里所说的异文是校勘学上的“异文”,即“凡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记载同一事物,字句互异,包括通假字和异体字,都叫异文①《史记》和《汉书》异文的关系是多样的,它们或是单纯的同义关系,或是同义又同音的关系,或是互为假借字、异体字、古今字,或是字义为包含、被包含关系,或是因态度不同而造成异文。下面选取《史记?项羽本纪》和《汉书?陈胜项籍传》中的部分句子,对《史记》、《汉书》的异文进行直观具体地分析(为了书写和阅读方便,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例句为a句,选自《汉书?陈胜项籍传》的相应句子为b句。同

3、时在后而注明页码。,一、单纯的同义关系(1)a.乃请靳狱掾曹咎书抵株阳狱掾司马欣。(296)b.请新狱掾曹咎书抵株阳狱史司马欣。(1796)析:“掾”,《说文?手部》:“掾,缘也。”朱验声《说文通训定声》:“掾,本训当为佐助之谊,故从手。”所以按《说文》的说法,“掾”的本义是“佐助,辅助工引申为历代属宜的通称,属官即起辅佐作用的官员。《玉篇?手部》「掾,公府掾史也」《集韵?线韵》:“掾,官名」“史”,《说文?史部》:“史,记事者也。”最初指王者身边担任星历、卜筮、记事的人员,如:太史;内史。后来''史”也引申为古代官府的佐吏,《周礼?天官?序官》:'

4、'府,六人;史,十有二人。”郑玄注:“史,掌书者。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掾”和“史”都有“佐吏”之义,可见二字属于同义替代。(2)a.一府中皆慑服。(297)b.府中皆服。(1797)析:“慑”,《说文?心部》:‘'慑,惧也。”《集韵?叶韵》:“慑,恐也。”所以“慑”义为恐惧,害怕之义。“",《说文?言部》:“,失气」人一旦失去气势,内心就会恐惧,害怕。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五十四:“,怖也。”《汉书?武帝纪》:“匈奴焉。”颜师古注:“,失气也“慑”和“”都有“惧怕、恐惧”之义,二字属于同义替代。班固字用得好,因为还含有“失去气势”之义。项

5、羽一口气杀掉数百人,这气势震慑了一府官吏,所有的人在项羽面前都失掉了气势,只剩下恐惧。用反衬出项羽的英雄气概。(3)a.欲置长。(298)b.欲立长。(1798)析:''置”有“确立”义。《吕氏春秋?当务》:“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立妾之子。’纣故为后。”高诱注:“置,立也“立”也有“确立、决定”之义。所以两字也是同义词。(2)a.楚I午之将皆争附君者。(300)b.楚I起之将皆争附君者。(1799)析:“午”有纵横相交之义,《玉篇?午部》:“午,交也」司马贞《史记索隐》:“凡物交横为午,言I之起交横

6、屯聚也。故《刘向传》注云:“午,杂沓也「又郑玄口:'一纵一横为午。’如淳在释此句时说:'I午犹言I起也。众I飞起,交横若午,言其多也。所以“I午”“I起”同义,但是“午”字用得更形象,读者更能体会到人多屯聚杂沓之感。(3)a.穷来从我。(302)b.穷来归我。(1800)析:“从”,《说文?从部》:“从,随行也。”“从”有“随行、跟随”义。“归”的本义为“女子出嫁”,后引申为“归附、归依”。《广雅?释诂一》:“归,往也。”又《释诂三》:“归,就也两字都有“跟随、依附”之义,属于同义替代。(4)a.今项梁军破。(303)b.今梁军败。(1801)析:“

7、破”有“打败、攻克”之义。《正字通?石部》:“破,行师败其军,夺其地,皆日破。”此处含有被动意,被打败,被攻克。“败”,有“打败”义。《广韵?韵》:“败,破他臼败。”例(6)b中的“败”也有被动意味,项梁军被打败。两字属于同义替代,但“破”能给人一种过程感,更形象:“败”只单纯地指出结果。(5)a.而竟赐死。(308)b.而卒赐死。(1805)析:“竟”,《说文?音部》:''竟,乐曲尽为竞」引申为终了、完毕。《玉篇?音部》:“竟,终也「“卒”也有“终、完毕”之义。两字属于同义替代。(6)a.又闻沛公已破咸阳。(310)b.闻沛公已屠咸阳。(1808)

8、析:“破”有“打败、攻克”义。《正字通?石部》:“破,行师败其军,夺其地,皆曰破。”“屠”有“杀戮、残杀、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