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研究报告

ID:8527356

大小:9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3-31

上传者:U-5649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研究报告_第1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研究报告_第2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研究报告_第3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研究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研究报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研究是省立项课题,在省、市、区教育局教研室的专业引领下,在区教育局和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就课题研究的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研究价值从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现状来看一大批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整体目标和实施方法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实践方面,很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题也证明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有着显著的效果,例如国家级课题“四结合”项目和“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等。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践的推进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需要从学校的现状出发综合考虑和整体推进。(1)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促进师生互动的探究性学习效果的进一步提高是我们现阶段学校发展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我校建成的网络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可供20名教师备课的电子备课室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及区教育局提供的中央电教馆、河北省教育资源网等资源库,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的最佳整合。(2)整体推进学校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质。(3)继续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提供案例,探索模式和方法,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的发展。  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是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和学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能更方便地获得、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扩展了老师和学生的信息源,从而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通过试验教师的合作研究从系统的、整体的信息发展观出发,找到一种适应不同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和适合不同年级学生以及教师发展的课程整合模式。二、课题研究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通过二年时间进行研究实践,使实验教师及实验班级达到: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及分析解决应用问题的技能,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开发研制一批优秀的录像、CAI教学课件及优秀教研论文和教案设计。继续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法和规律。.研究内容:学校语文、政治、历史、化学、英语等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进一步提高探究性学习效果的实践研究。三、研究的思路和特色首先学校课题组成员对当前学科整合发展水平和学校基本情况进行调研,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编制研究计划,提出并递交课题申报材料。其次课题负责人组织试验教师进行自主培训,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关理论及其背景、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模式及其案例分析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探讨,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师从事实践研究的专业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再其次加强对实验的全过程管理,坚持课题组集体备课,研制教学软件,设计教学方案,对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适时的、有计划的检测。再其次加强实验班的横向交流,互听互评,不断完善实验研究工作。邀请学校领导、区、市专家进行指导评价,不断提升研究水平和实践效果。最后是课题组负责收集实验课例、教案、论文、录音、录像教学软件等实验资料。课题研究方法: (1)把实验的七、八年级的学生按随机取样的方法挑出两个班,一个为实验班,另一个为对比班。(2)实验班与对比班教师素质大致相同,并确保稳定。(3)按课程标准和课时计划排课,统一教材,统一作业量,不额外增加学生负担,不人为地创造竞争气氛。(4)实验班与对比班成绩测试在命题内容、方式、时间上均相同,评分标准和阅卷统一安排。(5)参加实验研究的教师根据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规划教学主题,优化整合信息,研制应用频率高、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题软件;建构出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撰写出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研论文。(6)每月一次专题实验研讨活动。四、实施步骤:本试验研究的步骤分为三个阶段:(2009.6~2010.8)1、准备阶段(2009.6~2009.8)(1)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确定各科子课题,制定实验方案。(2)培训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现代教育理论,掌握有关信息技术知识,收集经验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充分准备。(2)搜集研制现代教育技术的软件资源。2、实施阶段(2009.9~2010.7)2009年9月~2010年7月,对七、八年级进行实验研究。(1)本阶段完成学生试验前各项测试、摸清底数、建立学生档案。(2)做好实验课例,实验研究资料的积累与整理。(3)每月开展一次专题实验研讨,交流实验体会。(4)组织研究实验的观摩、展示、研讨、评比活动。(5)写出第一阶段实验报告和总结,撰写实验论文。(6)搜集整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优秀教案,论文和优秀课件等,总结实验经验。通过研究与实践,力求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首先课题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并能自觉地运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其次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方式方法;再其次课题组教师自觉以新的教学质量观评价学习绩效,使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并逐步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最终达到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课堂形式的创新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效。课题研究开展以来,我们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和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显著提高上。(一)课题研究改变了课题组教师利用传统方法教学的陈旧模式。参加课题研究后课题组的老师们通过边实验边学习,不断摸索改进,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并树立了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的教育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模式的轻松愉快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促进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现丰富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探索、勇于创新。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知识,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课题研究带动了全校老师的课题意识及研究。一年多时间里每位课题组教师均撰写了相关实验论文、反思或教学设计,并多被选登在校园网站上供全体教师学习参考。同时,教师们撰写的论文、教学设计、教案在区教研室评比中获得各种奖励。课题研究不仅提升了课题组教师的专业水平,而且培养了他们更高的职业品质,加深了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升华了教育理想。他们更加敬业爱岗,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了带头作用,成绩更加突出。课题组教师阶段成果一览表:序号成果名称作者发表或获奖时间1234 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二)课题研究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兴趣。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方式上基本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由接受老师传授信息变为自主探究获得信息,由师生间的单向性活动转变为双向性互动、多边性互动,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学自主查找学习资料的能力显著提高。通过研究发现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转变促进了学生成绩的直线提升,学习的调高又为他们增强了自信心,从而促进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全面提高。随着研究的进展,这种良好态势正逐渐向非课题组成员的课堂转移,并逐步提升了学生的学风,影响着学生在学校的全面发展。(三)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课题组教师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自己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水平,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课题组教师所任教学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历次的考试中,每个课题组教师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都比普通班的成绩好,在年段也是各列前茅,获得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学生家长的好评。课题组教师所教班级前后对比成绩一览表:2008-2009学年实验班(7、1)对比班(7、2)实验班(8、3)对比班(8、2)实验班(9、2)对比班(9、3)下学期期中二模平均分59.8555.3551.5346.6632.3323.77及格率62.50%34.88%40.43%34.04%74.55%44.23%优秀率15%4.65%10.64%6.38%50.91%28.85%期末三模平均分60.7850.2262.2450.4329.4621.19及格率57.50%40%66.67%26.19%65.22%23.40%优秀率20%4.44%7.14%2.27%21.74%4.26%2009-2010学年实验班(7、1)对比班(7、2)实验班(8、3)对比班(8、2)实验班(9、2)对比班(9、3)上学期期中平均分67.1743.3855.5543.9474.4860.34及格率69.57%28.21%45.24%26.19%69.57%34.04%优秀率41.30%12.82%12.38%2.27%14.35%1.44% 期末平均分73.2455.4450.5740.1459.0039.52及格率65.22%25.64%38.10%26.19%32.61%11.55%优秀率26.67%12.82%11.90%4.55%12.50%2.89%下学期期中二模平均分62.2645.2457.6741.263421.65及格率60.87%28.95%52.38%26.19%90%34.78%优秀率21.74%2.63%19.05%4.76%40%8.70%期末三模平均分35.825.83及格率95%41.67%优秀率57.5%14.58%(四)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能力较普通班学生明显增强,特别是在创新性学习中更为明显。(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在显著成绩面前得以基本确立。课题的开展和研究成果的显现,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区内同行都较为认可,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提高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可操作性。六、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启示1、通过课题研究改变了教师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让新的教学硬件在教学中有效利用成为可能,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思路有了很大转变,因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促使教师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这样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2、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展现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使得课堂气氛摆脱了传统教学课堂的枯燥形式。3、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促进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学习,这样有助于适应当前教育形式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培养学生为将来适应社会而具备的能力的提高。4、课题研究成果在教学成绩上去的较大突破,有利于在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信息技术运用于多媒体教学形式的进一步推广,为这种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保障。5、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整合课堂获取了学习的兴趣,从而改变了以往的学习习惯和方式,使得学生和教师的默契配合成为可能。6、学生在课堂上对生动的多媒体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并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参与到课堂中来,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觉自愿的心理状态下完成自己的课堂学习任务。7、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整合课堂不仅获得了课堂学习的知识,同时也获得了获取知识,搜索知识的能力和方法,这将影响学生在今后更长时间的学习生活。8、在课题研究中表现的不足就是教师如果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讲课,那么将花费大量的备课时间,这里有教师对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不熟练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积累信息技术教学素材,形成自己教学的素材库就更有利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开展。课题研究一年多来,确实给我们和学生带来许多的收获,同时也引发了我们越来越多的思考。在今后课题研究中,我们将坚定“以科研带动课改,以课题提升课改”的教育理念,不断努力,继续研究探索,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素养,为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做出贡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