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语文人教版七下《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2014年语文人教版七下《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ID:8583638

大小:7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02

2014年语文人教版七下《孙权劝学》教学设计_第1页
2014年语文人教版七下《孙权劝学》教学设计_第2页
资源描述:

《2014年语文人教版七下《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5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习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教学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教学难点:1、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2、,体味这段话的情味。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音乐和图片导入:一边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伴奏曲,一边展示三国风云人物图片。之后教师激情导入:一曲高歌,唱不尽三国英雄。三国时有位大将,名叫吕布。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喜爱。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总是推三阻四的,还说自己一介武夫,学它何用。这次,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我们一块学习《孙权劝学》。二、作者作品介绍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

3、-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下注释,教师补充介绍相关知识。)三、朗读欣赏播放朗读视频,学生边听边初步感知课文四、感知文意1、幻灯片出示本文要认知的生字词,学生认读生字,解释词语。2、教给学生翻译方法,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五、课文赏析1、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

4、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2、讨论: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而别?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

5、,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3、本文是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的?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有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1、吕蒙和方仲永有什么不同?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学“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矣”。2、明确人物形象一、拓展延伸①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②整理有关读书的格言、名句,写在自己的读书摘记本上。二、板书设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