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分型中药穴位注射对慢性肾炎中医证候的影响

辨证分型中药穴位注射对慢性肾炎中医证候的影响

ID:9428854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30

辨证分型中药穴位注射对慢性肾炎中医证候的影响  _第1页
辨证分型中药穴位注射对慢性肾炎中医证候的影响  _第2页
辨证分型中药穴位注射对慢性肾炎中医证候的影响  _第3页
辨证分型中药穴位注射对慢性肾炎中医证候的影响  _第4页
辨证分型中药穴位注射对慢性肾炎中医证候的影响  _第5页
资源描述:

《辨证分型中药穴位注射对慢性肾炎中医证候的影响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辨证分型中药穴位注射对慢性肾炎中医证候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辨证分型中药穴位注射在慢性肾炎治疗中对中医症候的影响效果,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机理。方法:将辨证为脾肾气虚证的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前提下对证取穴和选药进行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在中医症候方面的短期和长期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辨证中药穴位注射对慢性肾炎中医症候的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关键词】慢性肾炎辨证论治穴位注射中药 本研究对慢性肾炎中发病比例最高的脾肾气虚型病例进行对证取穴、选药,实施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的中药穴位注射治疗

2、,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观察其对慢性肾炎患者中医症候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机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通过中医辨证选取门诊或住院的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患者共83例,随机分为两组,辨证中药穴位注射组(试验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45.3±8.5)岁,病程(48.9±18.6)月,病情轻度23例、中度16例、重度3例。对照组2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44.8±7.9)岁,病程(48.5±17.9)月,病情轻度23例、中度16例、重度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具可比性(P>0

3、.05)。  1.2诊断标准慢性肾小球肾炎参照1992年6月安徽太平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中的诊断标准〔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31〕。中医辨证:脾肾气虚证,参照1986年第二届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讨论会通过的《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分型试行方案》及1996年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讨论会(无锡会议)专题讨论稿修订。  1.3入组和排除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者,年龄18~65周岁,签署进入研究知情同意书者为入选病例。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经检查证实由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损害等因素所致者

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合并心、脑、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为排除病例。  1.4观察指标  1.4.1安全性指标一般体检项目;血、尿、粪常规;心、肝、肾功能;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将症状、体征、发生日期、停止日期、严重程度、处置经过与研究方法或药物的关连性记录下来。关连性判断分为: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无关;未能确定。  1.4.2疗效性指标参考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主要相关症状:腰脊酸痛、疲倦乏力、纳少脘胀、大便溏、尿频或夜尿多、溲黄赤灼热或涩痛不利、少气懒言或易感冒、恶心或呕吐、口干不欲饮或口苦、

5、口中黏腻、腰痛固定或呈刺痛等;主要相关体征:面色萎黄、面色白光白、面色黎黑或晦暗、皮肤疖肿疮疡、肌肤甲错、浮肿、舌象、脉象等,根据程度不同采用记分法表示,治疗前及治疗后每2周观察记录1次。  2治疗方法  两组饮食、休息等基础治疗相同。  2.1试验组中药汤剂辨证治疗,有高血压者予以口服西药降压处理。中药穴位注射:选穴1组:肾俞(双侧)、足三里(双侧);2组:脾俞(双侧)、阴陵泉(双侧)。药物: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支装10mL,相当于原药材15g)。两组穴位及两种药物均作交替使用,每穴每次注射药物2mL,隔日1次,20

6、次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停5d再进入第2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  2.2对照组中药汤剂辨证治疗,有高血压者予以口服西药降压治疗。观察时间与试验组等同。  3疗效标准与结果  3.1疗效判定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3.2治疗结果见表1。  表1两组证候疗效结果比较(略)    4讨论  慢性肾炎属祖国医学“水肿”“腰痛”“虚劳”

7、等病范畴,病位在肺、脾、肾三脏。在慢性肾炎特别是肾功能不全Ⅰ~Ⅲ期患者中,脾肾气虚型平均占42.78%,在其邪实兼夹证中血瘀证占有63.1%,湿热、湿浊证分别占56.77%和30.57%。因此,脾肾气虚、湿热(湿浊)内蕴、脉络瘀阻是导致本证型所出现症状、体征的主要病机。  本研究以补虚泻实为中医治则,以补肾健脾活血利水为治法,进行辨证施治。黄芪作为补气之良药,在《神农本草》中已被列为上品。《珍珠囊》称其“益元气…壮脾胃”。具有较好的补肾健脾利水消肿作用,现代医学证明:黄芪对肾炎蛋白尿及低蛋白血症均有确切效果;丹参行气活血化瘀,配合黄芪相得益彰,共同达到

8、补肾健脾活血利水的疗效。本研究在取穴时也充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肾俞、足三里补肾益气、健脾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