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248406
大小:6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8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摘要: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重形式而轻实质,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因此,如何拥有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认为可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预先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
2、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施良方、崔允漷主编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书关于有效教学的论述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预期的”是指学生所期望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好的、符合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尤其是创新教育要求的目标与任务;“应有的”是指学生力所能及的、应该达到的“进步与发展”目标。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同,在同一节课中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也不尽相同,只要是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认定为是“有效教学”。其内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
3、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真正实践整体设计优化的有效教学策略,是能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整体设计优化的有效教学,主要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任务,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对教学系统的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选择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力争在现实条件下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较大可能的教学效果的活动过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
4、生掌握书本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有效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向于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既培养高尚完善的人格,又发展强健的体魄;既提高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个性。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目标的科学设定是教学实践有效的基本保证。为了使教学目标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目标应是明确的。 教学目标尽可能用
5、清晰明确的语言陈述,不仅教师能理解,学生也要能理解,避免用含糊的语言陈述目标,以免不同的人对目标产生不同的理解。 (二)教师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和方法应是清晰的。 新课程改革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的设定不宜过细,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教学目标要陈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的变化,如行为变化和情感变化,避免用“教师行为”代替“学生行为”,造成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不确定。 (三)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应尽可能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
6、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基础、兴趣和需求。要关注学生的全体,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要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摒弃教学的功利性,关注学生知识的积淀及能力的培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教师要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敢于改造教材,尝试新的教法,解放课堂、解放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自发地参与、投入学习,淡化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不是不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把更多的主导权给学生,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对学习的一种需
7、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上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学习自觉性与认识兴趣,学生一旦有了自觉性,就会对学习迸发出极大的热情,表现出坚毅精神,产生积极行动。因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那么,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简单地说,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在学习过程中,难度过小或难度过高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
8、才会感兴趣并迫切希望掌握它。因此,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 创设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