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5∕T 83-2022 保山市嫁接黄瓜生产技术规程(保山市)

DB5305∕T 83-2022 保山市嫁接黄瓜生产技术规程(保山市)

ID:83094106

大小:381.42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2-12-22

上传者:130****3912
DB5305∕T 83-2022 保山市嫁接黄瓜生产技术规程(保山市)_第1页
DB5305∕T 83-2022 保山市嫁接黄瓜生产技术规程(保山市)_第2页
DB5305∕T 83-2022 保山市嫁接黄瓜生产技术规程(保山市)_第3页
DB5305∕T 83-2022 保山市嫁接黄瓜生产技术规程(保山市)_第4页
DB5305∕T 83-2022 保山市嫁接黄瓜生产技术规程(保山市)_第5页
DB5305∕T 83-2022 保山市嫁接黄瓜生产技术规程(保山市)_第6页
DB5305∕T 83-2022 保山市嫁接黄瓜生产技术规程(保山市)_第7页
DB5305∕T 83-2022 保山市嫁接黄瓜生产技术规程(保山市)_第8页
DB5305∕T 83-2022 保山市嫁接黄瓜生产技术规程(保山市)_第9页
DB5305∕T 83-2022 保山市嫁接黄瓜生产技术规程(保山市)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5305∕T 83-2022 保山市嫁接黄瓜生产技术规程(保山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20B38DB5305保山市地方标准DB5305/T83—2022保山市嫁接黄瓜生产技术规程2022-07-20发布2022-08-01实施发布

1

2DB5305/T83—2022前言本文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文件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本文件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保山市隆阳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保山市植保植检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志杨、杨和团、李玉华、刘猛道、邰杰、蔺应达、杨丽娟、杨丽萍、吉凤桂、邢贵荣、杨槟瑜、段宏伍、陈晓明。本文件所确定的技术指标按绿色食品A级标准执行。I

3

4DB5305/T83—2022保山市嫁接黄瓜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保山市嫁接黄瓜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条件、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育苗、嫁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产品采收、分级、包装、贮运、抽样检测、档案管理等。本文件适用于保山市嫁接黄瓜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T16715.1瓜菜作物种子第1部分:瓜类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525有机肥料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747绿色食品瓜类蔬菜NY/T896绿色食品产品抽样准则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587黄瓜等级规格NY/T2118蔬菜育苗基质3术语和定义3.1砧木指嫁接育苗时承受接穗的植株。3.2接穗指用来嫁接到砧木上的枝或芽。3.3嫁接指有目的地将一株植物上的枝或芽等组织,接到另一株带有根系的植物上,使这个枝条或芽接受它的营养,成长发育成一株独立生长的植株。1

5DB5305/T83—20223.4嫁接黄瓜苗以具有抗逆性瓜类作砧木,以黄瓜品种作接穗通过嫁接方法育成的苗。3.5插接法嫁接时去掉接穗根部,将切好的接穗幼苗(顶芽)直接插入砧木生长点的方法。4生产环境4.1种植区划分4.1.1适宜区域海拔620m~1350m,年均温17.0℃~23.0℃,年降雨量700㎜~1000㎜,无霜期≥330d,土壤质地类型为砂壤土或壤土。4.1.2次适宜区域海拔1350m~1700m,年均温15.5℃~17.0℃,年降雨量800㎜~1200㎜,无霜期≥270d,土壤质地类型为粘壤土。4.2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391的规定。5茬口安排5.1夏秋茬4月中旬至下旬播种,4月下旬至5月上旬嫁接,5月中旬至下旬移栽,苗龄30d~35d,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上市,10月中至下旬采收结束。5.2秋延茬8月中旬至下旬播种,8月下旬至9月上旬嫁接,9月中旬至下旬移栽,苗龄30d~35d,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上市,翌年2月上旬至中旬采收结束。5.3越冬早春茬11月上旬至中旬播种,11月中旬至下旬嫁接,12月中旬至下旬移栽,苗龄35d~40d,翌年2月上旬至中旬上市,5月中旬至下旬采收结束。6品种选择6.1砧木品种选用亲和力好、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且对接穗产品无显著不良影响的砧木品种。嫁接黄瓜常用砧木类型为白籽南瓜、黑籽南瓜,如金刚钻1901、南贴1号等。6.2接穗品种2

6DB5305/T83—2022根据种植区域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选用抗病性强、商品性好、抗逆性强、高产、优质、耐储运的良种,如状元一号、绿冠A6、德瑞特16-4、德瑞特79、泰勒A8等。6.3种子质量应符合GB/T16715.1的规定。7育苗7.1苗床地选择选择田块平整、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方便管理的大棚作为育苗棚。7.2育苗设备育苗盘、苗床架、遮阴网、浇灌设备、拖运设备、小拱棚拱架、地膜等。7.3育苗盘选择与消毒接穗选用平底托盘育苗;砧木选用50孔穴盘育苗。将育苗盘清洗干净,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泡消毒,捞出后放置阳光下晾干备用。7.4基质与营养土配制7.4.1成品基质应符合NY/T2118的规定。7.4.2混合基质配制混合基质按草炭:珍珠岩:蛭石体积比为6:3:1配制,每立方米混合基质加入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或30%甲霜·恶霉灵水剂80ml消毒,加入适量清水,混拌均匀。7.4.3营养土配制常用材料有蛭石(或珍珠岩)、有机肥、土壤等。土壤选用前茬没有种植过瓜类作物田块深约5cm~10cm的表层土,经过晒干、过筛后备用;有机肥选用粉剂型,产品质量应符合NY/T525的规定。自制营养土按蛭石:土壤:有机肥=1:5:4比例配制,每立方米营养土加入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或30%甲霜·恶霉灵水剂80ml消毒,混拌均匀。7.5用种量每667m2黄瓜用种量为100g~125g,砧木用种量为1200g~1500g。7.6种子处理先将种子晾晒1d~2d,晾晒时经常翻动种子,使其受晒均匀。将种子放入55℃的温水中浸泡,不停搅拌,水温降至25℃左右时停止搅拌,然后将种子捞出再用清水继续浸种6h~12h(黄瓜浸种6h~8h,砧木浸种10h~12h),搓掉种子表面的黏液,清洗干净,沥干种子表面多余的水分,用干净的纱布包裹,放置恒温催芽箱中催芽。黄瓜种子催芽温度设置在28℃~30℃,砧木种子催芽温度设置在30℃~32℃,每天早晚用常温清水淘洗1次,待70%~8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3

7DB5305/T83—20227.7播种7.7.1播期安排根据茬口合理安排播期,先播种砧木,砧木出苗后播种接穗。一般砧木与接穗播种间隔期为6d~8d。7.7.2黄瓜播种将基质装入平底托盘内,深度为4cm~5cm,播种露白的黄瓜种子,播种密度以种子不重叠为宜,播种后覆盖2cm厚的珍珠岩。7.7.3砧木播种将基质(或营养土)装入50孔穴盘内,播种露白的砧木种子,播种时要将种子放平,每穴1粒,深度为1.0cm~1.5cm,播种后覆盖1.0cm厚的基质(或营养土)。7.8播种后管理播种后将育苗盘整齐排放于苗床,浇透水后覆盖白色地膜增温保湿,棚内白天温度保持在22℃~28℃,夜间温度保持在15℃~1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待70%~80%种子出苗后揭去地膜,若有子叶带壳出土,揭膜后先去除种壳,再根据苗床干湿情况适当补充水分。砧木苗子叶展平后要逐渐加强通风管理,防止秧苗徒长。8嫁接8.1嫁接工具嫁接刀和嫁接签(钢签或竹签)。8.2嫁接前消毒嫁接前手、嫁接刀、嫁接签用75%的酒精消毒。砧木和接穗苗提前1d~2d叶面喷施1次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700~8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3嫁接适期砧木以第1片真叶展平,现1叶1心(播种10d~13d),为嫁接适合期;接穗以子叶展平,第1片真叶顶心(播种4d~5d),为嫁接适合期。8.4嫁接方法嫁接前,苗床应浇足底水。插接过程包括砧木去心、插孔、接穗苗切割、插接等几个步骤。先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砧木胚轴,再用嫁接刀或嫁接签刃去生长点及腋芽,然后用嫁接签沿一侧子叶着生基部的内侧,与茎成30~45度的方向,向另一片子叶的下胚轴斜插,插入深度为0.6cm~0.8cm,以嫁接签将穿破砧木表皮而又未破为宜,暂不拔出嫁接签;取一株大小适宜的接穗苗,在子叶下方1cm~1.5cm位置斜切,切口长0.5cm~0.7cm,将接穗削成单面楔形,拔出砧木上的嫁接签,将切好的接穗插入砧木的接孔中,使砧木与接穗切口完全吻合,黄瓜子叶与南瓜子叶呈十字形。8.5嫁接苗管理4

8DB5305/T83—20228.5.1温度管理幼苗嫁接后立即放入小拱棚内,铺满一段后,及时将拱膜四周压实。一般嫁接后3d~5d内,棚内白天温度保持在24℃~28℃,夜间18℃~20℃。气温过高时不能直接采用通风的方法,只能通过遮光来调节。3d~5d后开始通风,并逐渐降低棚内温度,白天温度保持在22℃~26℃,夜间15℃~18℃。8.5.2湿度管理嫁接后3d~5d内,小拱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嫁接愈合期湿度不足时,不能直接往嫁接苗上浇水,以免烂苗,应采取地面洒水的方法,增加湿度。嫁接苗成活后,逐渐加强通风管理,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70%~80%。8.5.3光照管理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应适当多见光,以促进伤口愈合;温度过高时适当遮光,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一般嫁接后3d~5d内,苗床应全天遮阳(只遮直射光,不遮散射光),嫁接后5d~8d,苗床可在早晚揭除遮阴网以接受弱的散射光,中午前后覆盖遮光。嫁接后10d~12d,嫁接苗生长点有1~2片新叶长出时,撤除遮阴网进入正常管理。8.5.4肥水管理嫁接苗成活后根据苗情及时补充水分和养分。在幼苗长势弱的情况下,可叶面喷施0.1%的尿素溶液和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在基质(或营养土)较干的情况下结合浇水进行施肥,可淋施大量元素水溶肥(20-20-20+TE)1000~1500倍液。8.5.5摘腋芽及时摘除砧木发出的腋芽。嫁接苗成活后,一般2d~3d摘1次腋芽。8.6壮苗标准苗龄30d~40d,有3~4片真叶,嫁接伤口愈合完整,接穗和砧木子叶均不脱落,叶色浓绿、有光泽,株高10cm~15cm,下胚轴4cm~5cm,茎基部粗0.5cm以上,节间短,根系发达,根色洁白,无病虫害,无损伤。9定植9.1土地耕整前茬收获结束后,清除田间杂物,对土壤进行深耕晒垡处理,耕作深度不小于30cm;定植前使用小型旋耕机精细整地,做到土垡细碎、均匀疏松,地面平整。9.2起垄及铺设滴灌带单垄单行栽培模式按110cm间距开沟,垄面宽60cm,垄沟宽50cm,垄高25cm~30cm,垄面铺设1根滴灌带,覆盖宽100cm的地膜;单垄双行栽培模式按140cm间距开沟,垄面宽80cm,垄沟宽60cm,垄高25cm~30cm,垄面铺设2根滴灌带,覆盖宽120cm的地膜,地膜质量应符合GB13735的规定。9.3移栽5

9DB5305/T83—2022选择晴天移栽,单垄单行栽培模式按行距110cm,株距25cm打穴定植,每667㎡定植2400株左右。单垄双行栽培模式采用吊蔓绳吊蔓按大行距100cm,小行距40cm,株距35cm打穴定植;采用竹棍搭架按大行距80cm,小行距60cm,株距35cm打穴定植,每667㎡定植2700株左右。移栽时注意不要让土壤埋没嫁接口,移栽后少量浇定根水。10田间管理10.1温度管理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嫁接苗定植后,棚内白天温度保持在28℃~30℃,夜间温度15℃~18℃;缓苗后至结瓜前,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温度15℃以上;进入结瓜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5℃~32℃,夜间温度15℃~18℃,一般昼夜温差控制在10℃~15℃。10.2湿度管理黄瓜喜湿不耐旱,土壤湿度以80%~9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以60%~90%为宜。应根据季节、长势、天气等因素,调整好浇水的间隔时间。每次浇水应在晴天上午进行,遇寒流或阴雨天不浇水。10.3施肥10.3.1施肥原则应符合NY/T394的规定。10.3.2基肥每667㎡施腐熟有机肥2500kg、复合肥(15-15-15)20kg~25kg、钙镁磷肥25kg,采用撒施或集中施肥的方式,撒施在耕田前均匀施入;集中施肥开沟后施肥,施肥后填平沟再起垄。10.3.3追肥缓苗至根瓜采收前根据嫁接苗长势冲施1~2次大量元素水溶肥(20-20-20+TE),每次每667㎡用量为5kg~7kg。根瓜采收后,应加强肥水管理,每间隔10d~15d冲施1次大量元素水溶肥(20-10-30+TE),每次每667㎡用量为8kg~10kg。为防止植株早衰、缺素等症状发生,应合理搭配使用中微量元素肥料,每间隔10d左右冲施1次中微量元素水溶肥(Ca+Mg≥10%),每次每667㎡用量为1kg~2kg;叶面喷施以氨基酸功能型叶面肥、中微量元素叶面肥为宜。10.4植株管理10.4.1瓜蔓管理缓苗后,及时抹除砧木和黄瓜主蔓发出来的腋芽,保持单干株型;结瓜期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当瓜蔓长至2m左右,向下缩蔓调整植株高度,使植株顶端距离地面的高度始终保持在1.5m~1.8m,便于采瓜和田间管理。10.4.2搭架与吊蔓嫁接苗长至6~7片叶子时开始搭架或吊蔓,采用竹棍搭架可搭人字架,中间穿插一根横棍整体加固瓜架。采用吊蔓绳吊蔓首先固定支架,支架间顺向拉设铁丝,把吊蔓绳上端绑在铁丝上,下端缠绕在瓜蔓上,用夹子夹住吊蔓绳固定植株。6

10DB5305/T83—202210.4.3结瓜管理从嫁接苗第1片真叶数起,长势强的植株8片真叶以下的结瓜全部疏除;如果植株长势较弱,疏瓜的叶片数应该增加至9~10片叶子。一般情况下,第9片真叶开始每5~6片叶子间留两个瓜;如果植株长势较弱,只能留一个瓜,留瓜的数量应根据植株的长势决定。在结瓜管理过程中,畸形瓜、化瓜一经发现应立即摘除。11病虫害防治11.1防治原则按NY/T393的规定执行。11.2主要病虫害11.2.1主要病害主要防治病害有立枯病、蔓枯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靶斑病、灰霉病、白粉病、疫病等。11.2.2主要虫害主要防治虫害有蚜虫、斑潜蝇、蓟马、白粉虱、红蜘蛛等。11.3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加强与非瓜类作物轮作;选择综合抗逆性强的品种,培育适龄壮苗;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源、虫源;移栽前进行土壤和设施内空间消毒;采用嫁接育苗;加强田间管理等。11.4物理防治阳光晒种,温烫浸种,夏季灌水高温闷棚;通风口加装防虫网;使用杀虫灯;悬挂黄板(蓝板)等。11.5生物防治采用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生物农药等防治害虫。11.6化学防治应符合NY/T393的规定,化学防治药剂种类参考本文件附录A。12采收与分级12.1采收根据产品成熟度和市场需求及时分批采收,防止坠秧。产品质量应符合NY/T747的规定。12.2分级应符合NY/T1587的规定。分级标准参照本文件附录B执行。13包装与贮运7

11DB5305/T83—202213.1包装应符合NY/T658的规定。13.2贮运应符合NY/T1056的规定。14抽样检测14.1产品抽样应符合NY/T896的规定。14.2产品检测应符合NY/T1587的规定。15档案管理15.1档案内容从产地环境条件到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使用的生产资料、场所、生产管理、生育进程、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方法、处理结果都要建立完整的档案。15.2生产档案记载表生产档案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包装、运输、储藏等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按本文件附录C执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12DB5305/T83—2022AA附录A(规范性附录)嫁接黄瓜主要病虫草害化学防治方法防治对象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备注温暖潮湿、种植密度大、通风不良等条件下易发生。发病初期可用30%甲霜·恶霉灵水剂800~1000倍液灌根,或80%霜脲氰可加强通风管理,立枯病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合理密植。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每隔7d~10d喷1次,连续防治1~2次。高温高湿、种植过密、通风不好、缺肥或偏施氮肥、植株长势弱选用抗病品种,加条件下易发病。浇水过多、放风不及时、连作重茬地易发病。发强栽培管理,加强蔓枯病病初期可用4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1500倍液、或72.2%霜与非瓜类作物轮霉威盐酸盐水剂5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1000作。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d~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温暖、潮湿、昼夜温差大、通风不及时等条件下易发病。发病初期可用70%烯酰·霜脲氰1500~2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选用抗病品种,浸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联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2%种催芽,培育壮苗,霜霉病霜霉威盐酸盐水剂5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颗粒1000加强轮作,合理密倍液、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每植,加强通风管理。隔5d~7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温暖、多雨或潮湿条件下发病较重。发病初期,可用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细菌性角斑加强轮作,50%氯溴异氰脲酸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病加强栽培管理。800~1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每隔7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真菌和细菌混合侵染引起,温暖、高湿、通风不及时等条件下易发病。发病初期可用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或50%氯溴异忌大水漫灌,靶斑病氰脲酸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4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1加强通风控湿500倍液、或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每隔5d~7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连阴雨天气多,气温偏低,放风不及时,棚内湿度大条件下易发病。发病初期可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腐加强通风管理,灰霉病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嘧霉胺悬浮剂1200倍液、合理密植。或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每隔7d~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9

13DB5305/T83—2022多发生在高温干旱与高湿条件交替出现情况下易发病。发病初期可用250g/L嘧菌酯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选用抗病品种,加白粉病湿性粉剂、或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或42.8%氟菌·肟菌酯强轮作,合理密植。悬浮剂15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每隔7d~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田间温度24℃~29℃,空气相对湿度≥80%条件下易发病。发选用抗病品种,加病初期可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2.2%霜霉威疫病强轮作,加强栽培盐酸盐水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管理。治。每隔5d~7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做好田园清除工物理防治可悬挂黄板,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用20%灭蝇·噻虫作,尽量减少虫蛹斑潜蝇胺悬浮剂2500~3000倍液、或45%甲维·虱螨脲水分散粒剂3过冬的天然屏障,000~4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连续防治1~2次。减少成虫基础。发病初期喷洒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液3000~4000倍液、或蔬菜收获后,及时20%啶虫咪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蚜虫处理残败叶,清除5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每隔5d~7d防治1次,连续防治1~2田间、地边杂草。次。清除田间杂草和枯发病初期可用20%啶虫咪可湿性粉剂+5%虱螨脲悬浮剂2000~2枝残叶,集中烧毁500倍液、或60%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00~2500倍液、或22%或深埋,消灭越冬蓟马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5d~7d防治1次,成虫和若虫。在田连续防治2~3次。间设置蓝板,诱杀成虫。保持田园清洁,清物理防治可悬挂黄板,发病初期可用20%啶虫咪可湿性粉剂+24%除田间杂草和枯枝螺虫乙酯悬浮剂3000~4000倍液、或45%甲维·虱螨脲水分白粉虱残叶,集中烧毁或散粒剂3000~4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深埋,消灭越冬成5d~7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虫和若虫。及时防治,使用的发病初期可用20%啶虫咪可湿性粉剂+24%螺虫乙酯悬浮剂3药剂不仅要对成红蜘蛛000~4000倍液、或45%甲维•虱螨脲水分散粒剂3000~4000螨、幼螨有效果,倍液交替喷雾防治。5d~7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对虫卵也要有作用。对喷雾器嘴进行套人工防治和化学防治。营养穴盘和田间塘穴采用人工除草,沟道田间杂草盖处理,减小喷雾除草既可用人工铲除也可喷洒10%精恶唑禾草灵除草。范围。10

14DB5305/T83—2022BB附录B(资料性附录)嫁接黄瓜分级规格标准质量等级项目特级一级二级瓜条直,形状一致,瓜条较直,形状瓜条较直,形状略有形状果面洁净一致,果面洁净差异,果面洁净果面颜色基本一致,颜色果面颜色一致,光泽好果面颜色一致,有光泽有光泽水果型黄瓜误差≤1.0cm误差≤1.5cm误差≤1.5cm整体长度误差≤1.0cm普通型黄瓜误差≤2.0cm误差≤2.0cm水果型黄瓜误差≤0.3cm误差≤1.0cm误差≤1.0cm整体横径普通型黄瓜误差≤0.5cm误差≤1.5cm误差≤1.5cm果腔较小,果腔较小,嫩度果腔小,种子未发育种子轻度发育种子轻度发育每10cm长瓜条弓形高度≤0.5cm>0.5cm且≤1cm>1cm且≤2cm距瓜把端和瓜顶端3cm处的瓜身≤0.5cm≤1cm≤2cm横径与中部的横径差瓜把长占总瓜长比例≤1/8≤1/7≤1/6脱水无无无干疤点无1~2处3~4处果刺完整少量不完整不完整轻微损伤,但不影响果实有损伤,但不影响果实耐机械伤无耐贮性贮性异品种瓜无≤1%≤2%其他无任何异常气味或味道,无冷害,冻害11

15DB5305/T83—2022CC附录C(资料性附录)嫁接黄瓜生产档案记录表1.基础信息(1)种植地点:县(市)乡(镇)村(社区)(2)地理位置:北纬东经海拔(m)2(3)种植面积:667m(4)种植品种:(5)种(苗)来源:2.育苗及移栽记录2育苗时间:移栽时间:密度:株/667m3.田间管理记录表F1生产管理项目时间施肥情况肥料名称用量(㎏/667m2)除草情况灌水情况表F2生产期病虫害防治记录项目时间病虫害名称受害情况(%)药品名称防治方法用量(ml/667m2)4.采收(1)采收时间:(2)采收方法:(3)重量(㎏):(4)分级别重量(㎏):5.包装、储藏与运输(1)包装时间:包装方式:(2)储藏:(3)运输: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