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集体备课教案文化生活第六课

高三政治集体备课教案文化生活第六课

ID:10107408

大小:4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25

高三政治集体备课教案文化生活第六课_第1页
高三政治集体备课教案文化生活第六课_第2页
高三政治集体备课教案文化生活第六课_第3页
高三政治集体备课教案文化生活第六课_第4页
高三政治集体备课教案文化生活第六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集体备课教案文化生活第六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三政治集体备课教案——《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2009年12月15周吕培芬、马孟桂高三集体备课:文化生活第六课(复习课模式及课型)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纲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考点输理】: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    源远流长:①    表现:古老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时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发展史

2、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进入了全盛时代。宋元明时期,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宋明理学。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内因)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外因),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

3、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②    见证: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

4、得以传承,标志人类的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们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汉字按演变顺序,其主要字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此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即草书和行书。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而形成了许多方言区,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个方言区都使用汉字。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王朝的时候,但这些朝代也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统一的汉字成为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识。B.史学典

5、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留存之丰,为世界所仅有(特点)。2.博大精深:①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不仅仅是指文学,还包括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曲等多种形式。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风格(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②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

6、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2.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3.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三、

7、中华文化的区域性1. 是什么: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一方水土、一方文化。2. 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3.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4. 具体表现: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见教材P69 四、中华文化的民族性1.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 我国的民族文

8、化与中华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