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教学设计(一课时)

《西学东渐》教学设计(一课时)

ID:10116248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0

《西学东渐》教学设计(一课时)_第1页
《西学东渐》教学设计(一课时)_第2页
《西学东渐》教学设计(一课时)_第3页
《西学东渐》教学设计(一课时)_第4页
《西学东渐》教学设计(一课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学东渐》教学设计(一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学东渐》教学设计(一课时)一、教材分析【课题】说课课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教材背景】鸦片战争后,古老的东方帝国——清王朝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帝制黄昏加上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曾一度无比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继而倡行“中体西用”,再而呼吁维新变法。人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自强之路虽多坎坷崎岖,但每一步努力都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嬗变更新。【教材地位作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的前四个单元中,第一

2、、第二单元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思想文化、文艺的灿烂瑰宝;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西方从人文主义到科学理性的发展演变;第四单元则讲述了“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我国曾经的辉煌和逐渐落后于世界文明潮流的基本史实;并很容易引起反思:我国文化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落差?应如何才能使中华文化重燃灿烂之光?等诸问题。,这就为本课题的提出与展开提供了很好的情景铺垫。在掌握并理解本课题“西学东渐”之后方能对第23课“新文化运动”中“思想文化层面”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更好地的把握。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因

3、此,本课题在必修Ⅲ乃至整个必修模块中都有着相对重要的地位,起到一种承上启下的引领作用,对了解转型期中国文明的初步走向作了简明的阐述。二、教学目标(一)本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及其主要思想观点;②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③掌握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从而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归纳为什么要“开眼看世界”;理解洋务思想兴起及后来被维新思想取代的时代背景;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分析西学东渐的思想历

4、程,掌握近代思想解放的基本脉络与今天改革开放的联系与延续。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历史材料。在分析教材所提供的史料和老师课件展示的辅助史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课件展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适当的问题设计和学生本身体验史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主要代表人物敢于直面惨淡的现实,敢于“开眼看世界”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体悟到经济、

5、政治和文化等各种要素加紧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中,无论任何个体、任何民族或任何国家都无法在自我隔绝中实现一支独秀,进一步养成开放的学习心态与世界意识。(二)确定的依据:1、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把学习过程概括为:认知——理解——巩固——运用;2、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课程设计思路”:“通过历史必修课,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于本

6、课题的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4、结合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特征。三、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初中阶段,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中国史和世界史,知道了人类历史大致的发展脉络。在高中阶段的必修Ⅰ和必修Ⅱ模块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以及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相关史实。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通过接触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等媒介也基本认识了林则徐、魏源、李鸿章、戊戌变法等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初步激起他们了解历史的兴趣

7、。但县城学生与下面乡镇学生的知识面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心理特征】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此时期学生心理发展具体表现为: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高度发展;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情感生活丰富而热烈,一方面富于激情,富有朝气,另一方面情感具有两极性,易走极端。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之下,可以初步养成开放的、兼容并包的学习态度。【学法指导】(1)课前指导:按课标要求安排学生预读教材,在预读过程中做到存疑、质疑并能形成问题,准备在课堂教学之中解决问题。(2)课堂指导:指导学生运用史料和

8、所掌握的知识相结合,要求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在分析、思考和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合课堂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与巩固。(3)课后指导:指导学生撰写关于本课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小论文,做到在旧史料中发掘新见解;或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探讨传统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