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脑并用”,激发幼儿创造力

“手脑并用”,激发幼儿创造力

ID:10179190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6-12

“手脑并用”,激发幼儿创造力_第1页
“手脑并用”,激发幼儿创造力_第2页
“手脑并用”,激发幼儿创造力_第3页
“手脑并用”,激发幼儿创造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手脑并用”,激发幼儿创造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手脑并用”,激发幼儿创造力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这是陶行知先生曾经写过的一首诗。陶行知最珍爱小孩,最懂得小孩内心深处的情感。陶行知在深刻了解儿童的生活,充分研究儿童的兴趣爱好后,惊奇地发现了儿童常被大人轻视的长处,他赞赏孩子的创造力。  陶行知的言行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去深思,特别是在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将幼儿的嘴、双手、头脑、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对幼儿的创造力给予适当培养。2-3岁托班幼儿由于年龄特点致使他们的行为、思想会受到成人的影响;但也正因此2-3岁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如果成人对他们的“自由”

2、稍作调度的话,相信孩子的潜能会无限放大。  一、放开思想,给宝宝展现自我机会  2-3岁的婴幼儿在我们大人看来只是一个“小不点”,做事力不从心,就算是做也是“一片狼藉”,剩下则是由大人“收拾残局”,因此就有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他不会的,我们大人帮忙做了就好了”,“越俎代庖”的现象也由此而来。其实孩子虽小,也有思维、有行动,只欠一点成人给予的机会与自信。《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我对托班婴幼儿施行教学时一直秉承“宝宝是主角、而我只是策划者”的想法,教学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比如在托班绘本阅读活动中,我会先让宝宝观察画面,初步了解到画面给予的信息刺

3、激,然后根据2-3岁宝宝的语言发展概况提出简单的问题“上面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在干什么?”并进行逐一提问,而不是将所有问题一股脑全抛给宝宝,以便让宝宝有思考的时间。最后,在宝宝回馈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提炼并重复句型,让宝宝理解、掌握并学习运用与内化。  同时,我也尝试让宝宝用动作诠释语言,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宝宝给予了属于自己的诠释,也是她们思维努力的结果。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第一个竖起的大拇指都是给予宝宝最高“荣誉”的奖励。在家园合作中,我借助家校通平台,向家长发布关于“手脑并用”理论,要求家长与我一同采取此种方式进行家庭教育。经过一段时间幼儿园、家庭双方的尝试

4、,宝宝不仅思维活跃了,观察仔细了,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应提高了。从家长与我的交流及宝宝在幼儿园的表现来看,他们确实进步了、长大了。  二、提供机会,给宝宝“自主研究”动力  教师往往在教室的环境布置、区域材料的投放上始终扮演着“一言堂”的角色,自顾自地思考着环境该如何布置才美观艺术,活动前展示区域里投放材料的玩法,生怕因哪个环节的遗漏而导致材料承受了“致命打击”,从而出现教师的“重复劳动”。但教师有没有想过:材料给予的对象、环境布置的享受者——托班婴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呢?她们是否会因为你的“辛苦劳动”、“苦思冥想”的结果而感激你,从而自主、愉悦地“保护”它们呢?因此,在

5、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策划之后,我对这些进行了改革——给宝宝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到“环境的布置、材料玩法的多样性”中去,并激发他们利用此机会的动力。如在区域游戏中,我一改往日“手把手教”的方式,运用陶行知先生的“手脑并用”理论,发挥宝宝在游戏中的主体性,让宝宝学会迁移已有生活(或学习)经验、挖掘内在的无限潜能,以此培养宝宝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提供新材料“套戒指”时,我没有刻意示范如何玩,只是在出示并介绍材料的名称后提出了一些游戏规则:宝宝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看哪个宝宝玩得和别的宝宝不一样。如此一来,宝宝在接触此新游戏材料后,就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李老师,

6、我不会玩,怎么玩呀?”而是呈现出自己摸索的“研究型学习”。在此过程中我是“观察者”,宝宝是“主角”。通过实践,我发现没有教师的“示范”,宝宝也能玩出“花样”。活动中最聪明的卓卓宝宝是这样玩的:一个黄一个绿一个红有规则地分颜色套的;而依依宝宝研究出一个手指套一种颜色的的玩法;乐乐宝宝则更是“奇思妙想”:每根手指一种颜色,然后间隔其他颜色进行套……以上行为可以充分证明:宝宝是可以“独立”的,成人是可以“放手”的。  三、鼓励提问,给宝宝主动创造能力  2-3岁的婴幼儿最明显的年龄特点就是爱问,“老师,这个是什么呀?”“老师,这个是怎么做的呀?”有时还会问“为什么呀?”

7、宝宝的问题是永远提不完的,这说明他们渴望知识。过去是老师问幼儿答,十分的机械,而现在我鼓励、支持宝宝这样的“探究问题”,让宝宝经过观察后来问老师“为什么”,这样会让宝宝更有兴趣去了解周围事物。同时教师要做到对宝宝的“奇思妙想”给予大力支持,激发宝宝的主动创造力。例如:美术活动“小草和小花”中,我先出示了一张完整的示范画让宝宝来观察,这时爱提问的苏苏就问“李老师,那个花是怎么出来的?”“为什么小花是有形状的?”在宝宝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出示了藕并进行示范印画,也让宝宝尝试用切开的和未切开的花菜进行作画,从而主动创造出小花来。有的宝宝用花菜根印出画来,想象说是一颗小石头

8、,有的说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