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ID:10332619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6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2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中国9/vie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1004―0463(2017)03―0106―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深化,创新教育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创新教育,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实现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经之路。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在动手操作

2、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见,动手操作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动手操作既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又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适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例如,教学“圆”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参照课本上的方法,自己动手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分成16等份,再将圆剪开拼摆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通过已学过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3、实践证明,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获得了新知,还情绪高涨,兴趣浓厚,提升了创新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以激发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笔者创设了下面一个有趣的问

4、题情境:谁能在4、40、4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议论。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写成4米=40分米=400厘米;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4元=40角=400分。此时,教师提出能否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得出4元=4.0元=4.00元,4米=4.0米=4.00米。之后,教师告诉学生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性质。实践证明,这样创设情境,形成悬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新欲望。  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心理

5、学告诉我��,想象与创新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诱导学生大胆想象,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后,在一节练习课上,拿出一个大土豆,让学生凭借想象想一想、议一议:“怎样求出土豆的体积?”。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想出了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说,把土豆煮熟后,捏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就可以求出它的体积;有的说,从大土豆中切出一个l立方厘米的小土豆,测出重量,根据大土豆和小土豆重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可以求出大土豆的体积;

6、有的说,把土豆放在长方体或正方体水槽中,水上升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这样引导学生想象,既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和基础,它是一种不依靠常规,寻求变化,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不受现成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方式的束缚,其结果可能由已知推导未知,发现新方法、新事物、新理论。培养发散性思维,主要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教师

7、要根据教学实践灵活选用。  例如,在长方体、正方体的教学中,出示题目:“用一根长48分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长是6分米,宽是3分米,高是几分米?”学生一般有两种算法:(48-6×4-3×4)÷4=3(分米)或[48-(6+3)×4]÷4=3(分米)。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又想出新的解法:48÷4-6-3=3(分米),并能说出其中的算理。接着把这道题拓展为“还可以围成长是()分米,宽是()分米,高是()分米的长方体?”、“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算出来的长、宽和高有什么规律?”实践证明,这种开放式的练习较好地调动起了学生

8、想象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编辑:谢颖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