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羊脑多头蚴病的防治技术

浅谈山羊脑多头蚴病的防治技术

ID:10359296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浅谈山羊脑多头蚴病的防治技术_第1页
浅谈山羊脑多头蚴病的防治技术_第2页
浅谈山羊脑多头蚴病的防治技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山羊脑多头蚴病的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山羊脑多头蚴病的防治技术[摘要]脑多头蚴病是常见的山羊寄生虫病之一,随着养羊业的发展和养犬量的增加,养殖环境严重被寄生虫卵污染,山羊脑多头蚴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了进一步对该病进行防控,本文对山羊脑多头蚴病从病原特点、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诊断几个方面对该病进行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供兽医同仁参考。中国8/vie  [关键词]羊脑多头蚴病原症状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6[文献标识码]A[]1003-1650(2017)03-0251-01  脑多头蚴病,是由多头带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在羊的脑内俗称羊脑包虫病;寄生在羊的皮下、肌肉、胸腔内形成囊肿、脓肿

2、包俗称毒疮的一种寄生虫病。犬类是本病主要传染源,多呈地方流行,两岁前羔羊多发,可致动物死亡。云龙县已成广泛流行,成为严重威胁养羊产业的一种主要寄生虫病。笔者在诊治病羊过程中积累了一些防治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供兽医同仁和广大养殖户参考。  1病原  脑多头蚴为乳白色,半透明的囊泡,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为5cm,其大小取决于寄生的部位,发育程度及动物种类。囊壁由两层膜组成,外膜为角质层,内膜为生发层,其上有许多原头蚴,直径为2-3mm,数量有100-250个,囊内充满液体。  多头带绦虫呈扁平带状,虫体长40-100cm,由200-250个节片组成,最大宽度为5mm,头节上有

3、4个吸盘,顶突上有22-32个小钩,排列成两行。孕节的子宫内充满虫卵,子宫侧支为14-26对。虫卵内含六钩蚴。  成虫寄生于犬、狼等终末宿主的小肠内,脱落的孕节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逸出,污染饲草、饲料或饮水,牛羊等中间宿主吞食后,六钩蚴入肠壁血管,随血液到达脑、脊髓、皮下、肌肉中。感染1个月后开始形成头节,进而出现小钩,大约经3个月可变成感染性的多头蚴。犬类吞食了含多头蚴的食物而受感染。多头蚴吸附于肠壁上发育为成熟的多头带绦虫。  2流行病学调查  2.1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犬类数量剧增,而且出现无主犬,野狗到处吞食病死畜,普遍感染多带绦虫病,犬类对农村环境污染加剧

4、。农村环境卫生相对滞后,垃圾处理不科学;畜粪未经发酵直排农田,造成农村环境寄生虫卵污染非常严重,山羊放牧采食被感染病原,迫使山羊脑多头蚴病发生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黑山羊产业的健康发展。  2.2云龙县是黑山羊养殖大县,2016年未,黑山羊存栏29.3万只,出栏20.6万只。随着我县养羊规模的不断扩大,自然草场已满足不了黑山羊养殖需求,也大大促进了黑山羊养殖方式的转变,黑山羊由过去的天然放牧向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人工草场面积大幅增加,农作物秸杆得到充分利用,与此同时,黑山羊感染多头蚴病机会也大幅增加。  2.3本人从2016年开始承担我县一个养羊场的疫病防治技术指导,在羊场疫

5、病防控过程中发现,羊多头蚴病是我县山羊寄生虫病中危害最大、给养羊户造成经济损失最多、防治工作最严峻的一个病种。2016年该羊场饲养山羊总量128只,全年发病32只,发病率为25%,治愈20只。死亡12只,死亡率为9%。通过对死亡羊9只进行剖检发现,寄生在胸腔内多头蚴形成脓肿包诱发败血症死亡1只;寄生在脑部(脑包虫)死亡3只,寄生在皮下(皮下脓肿)引起营养不良死亡5只。对该场周围的8户养羊户也进行了调查,该病均有发生,散养户发病率、死亡率还大于养殖场。本病在黑山羊养殖区已形成区域性流行,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  3临床症状  3.1寄生在脑部多头蚴的病羊,感染初期,由于六钩蚴

6、的移行,机械地刺激和损伤宿主的脑膜和脑实质组织,引起脑炎和脑膜炎。表现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加快,兴奋或沉郁,有前冲、后退和躺卧等神经症状,数日内死亡。若能耐过而转为慢性,病羊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反刍减弱,逐渐消瘦。随着脑多头蚴囊的增大,压迫脑出现典型症状,常向脑健侧作转圈运动;虫体寄生于脑前部,则头下垂,直向前奔或呆立不动,常把头抵在物体上;寄生于枕骨区时,头高举,后退倒地不起,眼失明;寄生于小�X时,患羊易敏感,四肢痉挛。  3.2寄生在胸腔内多头蚴的病羊,感染初期不易察觉,后期呈现出被毛粗乱、毛焦、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不长,精神委顿,放牧离群,食欲减弱,逐渐消瘦衰弱致死,剖检病死

7、羊胸腔壁粘有数个大小不等(直径约为2cm)的圆形脓肿胞。  3.3寄生在皮下、肌肉内多头蚴的病羊,大部分寄生在面部、颈部、肋部、股部的皮下或肌肉内,前期寄生部位皮肤隆起,随着囊泡长大,囊肿包边缘越来越明显,触压硬滑,无波动感,此时切开皮肤,可取出完整多头蚴囊泡,可作确诊依据。如果不及时摘除多头蚴囊泡,数月后,囊泡逐渐被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包围,形成化脓性炎症,脓胞变软、变薄、甚至穿孔,溃烂后脓液自然流出。如果皮下多头蚴寄生虫数量多,病羊肋骨外露,极度消瘦,往往脓胞不能溃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