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孟子》的“而”汉 语

浅析《孟子》的“而”汉 语

ID:10363467

大小:104.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06

浅析《孟子》的“而”汉 语_第1页
浅析《孟子》的“而”汉 语_第2页
浅析《孟子》的“而”汉 语_第3页
浅析《孟子》的“而”汉 语_第4页
浅析《孟子》的“而”汉 语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孟子》的“而”汉 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孟子》的“而”汉语一吕叔湘先生的《文言虚字》中说:而字的用法大别为二,顺接和转换[①]。作为连词的而,在古代汉语中是频率最高的虚词之一。而且,如吕叔老说的顺接用法在白话中无须用它,但在文言文中却用了。可见而的频率更高了。《孟子》中而字也随处可见,难得有几个章节不用而。本文拟从结构与语用上进行讨论。1.动+而+动(+宾)这种结构可称为动宾型,即而的两头都有动词,常带宾语,或顺接或转接。顺接的例子如:(1)(于崇,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公孙丑下》14章)(2)(滕文公)过宋而见孟子。(《滕文公上》1章

2、)转接的例子如:(3)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公孙丑下》10章)(大意是:辞去十万钟的俸禄却接受万钟的束修。)(4)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同(1))(大意是:做官但不接受俸禄。)此类动词的结构若具体分别则可有:1.1动+宾+而+动宾这类结构的特点是看似是并列关系,其实还可表示递进、转折等关系。其次是两个动词所带的是不同宾语。第三,此类句子的主语不现,多出现在对话中。表示并列的如:(5)无罪而戳民,(则士可以徙。)(《离娄下》6章)(6)用之而成路。(《尽心下》21章)(大意是:经过这里便成了大

3、路。)(7)(古者)易子而教之。(《离娄上》18章)表示递进的如:(8)闭门而不内,(是皆已甚。)(《滕文公下》7章)(9)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上》45章)(10)莫如贵德而尊士。(《公孙丑上》4章)(大意是:不如提倡道德而且尊重士人。)表示顺承关系的如:(11)如枉道而从彼,(何也?)(《滕文公下》1章)(大意是:如果枉屈了正道去追随诸侯,怎样呢?)(12)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公孙丑上》2章)(13)(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尽心下》14章

4、)(丘:众也。)表示动作先后的如:(14)zhěn①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告子下》1章)(15)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同(14)7章)(16)再拜稽首而受。(《万章下》6章)“二十年外国语论文研究分析”怎么写呢,请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二十年外国语论文研究分析1.历史背景1952年,ZelligHarris写了一篇题为“DiscourseAnalysis”(话语分析)的论文,刊登在Language杂志上。此后,DiscourseAnalysis这个术语逐渐为人们所熟悉,一批研究者相继步入这

5、个领域,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在欧洲,Hartman,Schmidt等人开始从事话语分析,捷克斯洛伐克的学者对topic,ment等概念很有兴趣,这引起了他们对话语结构的重视。由Halliday(1961)发展而来的“系统功能语法”,不只对句子的主题结构进行分析,而且还对句子和话语的关系进行分析。在美国,Hymes(1964)编的LanguageinCultureandSociety(文化和社会中的语言)问世,书中已经注意到“言语交际”的形式,并进行了“讲话形式”等课题的研究。Pike对语言和人类行为语位的研究,

6、也促进了话语分析的发展,他和他的追随者对土著语中叙述体的研究一直与话语分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段时间的研究是话语分析的萌芽时期,其特点是各自进行一些零星的研究,还未形成系统,其影响也不大。2.形成和发展2.1.形成阶段70年代(包括60年代底),从事话语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研究成果大批出现,一门新学科的雏形开始形成,在语言学界引起了重视。2.1.1.大量论文、论文集和专著的出现这段时期,研究话语的论文大量出现,专著和论文集也出了几十部。研究的课题主要集中在:reference(指称),deixis(指示),an

7、aphora(回指),context(语境),topicandment(话题和述题),cohesionandcoherence(外在接应和内在接应),substitution(替换)等等。有影响的论文集有:StudiesinTextGrammar(篇章语法研究,PetofiRieser(eds.),1974);Textvs.Sentence:BasicQuestionsofTextlinguistics(篇章和句子:篇章语言学的基本问题,Petofi(ed.),1978);CohesionandSemanti

8、cs(外在接应和语义学,?stman(ed.),1978),PapersonDiscourse(话语论文集,Grimes(ed.),1978);FrameConceptionandTextUnderstanding(框架概念和篇章理解,Metzing(ed.),1979);SyntaxandSemanticsVol.12.DiscourseandSyntax(句法和语义学,12卷:话语和句法,Giv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