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萨里的“艺格敷词”及其传统渊源论文

瓦萨里的“艺格敷词”及其传统渊源论文

ID:10469166

大小:5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瓦萨里的“艺格敷词”及其传统渊源论文_第1页
瓦萨里的“艺格敷词”及其传统渊源论文_第2页
瓦萨里的“艺格敷词”及其传统渊源论文_第3页
瓦萨里的“艺格敷词”及其传统渊源论文_第4页
瓦萨里的“艺格敷词”及其传统渊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瓦萨里的“艺格敷词”及其传统渊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瓦萨里的“艺格敷词”及其传统渊源论文导师推荐语:李宏的博士论文《瓦萨里〈名人传〉中的艺术史观念》,对于瓦萨里《名人传》中的艺术史观念、艺术理论及写作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将该课题的研究推向了新的广度和深度。这里所刊出的文章《瓦萨里的“艺格敷词”及其传统渊源》,便是节选于这篇论文中的一个章节。《名人传》中对于艺术作品的描述,继承了西方“艺格敷词”的修辞传统,而这一传统的鼻祖是荷马,其后由大菲洛斯特拉托斯(Philostratus)、卢奇安(Lucian)等人接续。该文分析了瓦萨里所运用的这种写作模式。作者指出,瓦萨里对于艺术作品的描写.freelano)所作的同一题材画作时,则写道:

2、“画中,年轻的保罗坐在圣史蒂芬的衣服旁,一些犹太人用石头砸圣史蒂芬。……他(罗马诺)把那些掷石块的人的凶狠和圣史蒂芬的坚韧刻画得入木三分……”(3)在这两段文字中,瓦萨里其实是以相同的手法描写同一情节的不同画面。这种描述中,总是伴随着对于攻击者的暴力以及对于圣者之坚韧的描写。其实,瓦萨里是以同样的陈词套语,来讲述不同的作品。如果我们再来比较一下瓦萨里与沃尔夫林各自描写米开朗基罗《圣保罗的改宗》一画的两段不同的文字,便能更加清楚地认识瓦萨里描述艺术作品的方式。对于米开朗基罗的这幅画,沃尔夫林这样写道:“米开朗基罗将马安排在紧靠保罗的位置,但是在方向上却截然相反,是朝着画面深处。整个这

3、一组形象不对称地倒向画的左侧,一条陡峭的由基督的形象垂下来的大线条则平展开来,朝着另一侧延伸。”(4)沃尔夫林在此关注的是画面的构成。他告诉我们士兵和马被安排在什么位置,以及形象的组合在画面上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他给出了一个对于此画的形式分析。他其实是在进行解释(interpret)。而瓦萨里对于该画的描写,则大有不同:“基督在空中现身,许多可爱的裸体天使在云中飞翔,而在下方,惊恐中的保罗从马上跌下,他的士兵围着他,有的忙着将他扶起,其他的逃跑者呈现出丰富多变的优美姿势,基督的声音和光芒使他们恐慌,而那匹马,则拖着那个企图拦住它的人向前奔逃。”(5)与沃尔夫林不同,瓦萨里不是在解释,

4、而是在描述(describe)。他的描述,是对画中故事的语词性的再创造。他复述这一故事,并且给出了《圣经》中所没有的种种细节。他提到了那个拦马的人,却并没有描述上方的天使以及那些士兵的位置,也没有谈到保罗的位置与基督位置之间的那种联系。他所感兴趣的是画面的故事情节和画中人物的相关心理反应。他试图将它们真实地传达给读者。而对于图像如何组合的问题,他却并不十分在意。因而,我们似乎可以说,瓦萨里《名人传》中对于不同的艺术作品所作的种种描述,并不关注于作品的形式方面,而是着重于叙述故事情节。实际上他是按照种种套式,即种种陈词套语,来描述不同的艺术作品。他的描述并不能够反映他所竭力鼓吹的艺术

5、的进步。瓦萨里的这种描述艺术作品的方式,具体地例证了我们前文所谓的艺格敷词。二瓦萨里在《名人传》中对于一件件作品的描写或赞美,实际上是通过描写观者对于作品的反应来进行的。这可以说是他艺格敷词的特点。这种描写手法也是古代的作家在描述艺术作品时,总是喜欢采用的。古希腊诗人阿拉克里昂(Anakreon)在其《颂歌》中,曾对着一幅描绘其心爱俊童的画大发感慨:“够了!他已经站在我的眼前了,画像啊,马上你就要说起话来了!”(6)在诗人眼里,画中的形象竟然活了起来,正如莱辛所说:“他看到的不是那俊童的画像,而是那俊童自己,他相信他正要开口说话。”(7)这种以文字描述艺术作品的方式,在西方古典文学

6、中是常见的。普林尼在其《博物志》中,通过描写画中的葡萄对于麻雀所引起的反应,以及画中的遮布对于宙克西斯所引起的反应,来赞美画家的高超技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批评家阿雷蒂诺则在赞扬提香的一幅《施洗者约翰》的时候,说画中人物“手中抱着的那只羊羔,是如此的栩栩如生,以至于当一只母羊看见它时,竟然咩咩地叫了起来”。(8)瓦萨里的艺格敷词,所采用的正是这样的手法。他对不同作品所作的描述,可以说就是他个人的对于不同作品的反应。这种反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图像逼真性的反应,二是对于形象的内在品质与心理的深入读解(readingin)。对于瓦萨里来说,画中的形象虽然并不具有生命,但是画家

7、却能够把它们表现得有如活人一般,使它们看上去似乎正在呼喊、哭泣和欢笑。菲利普·维拉利在赞扬乔托时曾说,乔托“如此紧密地追随自然的轮廓,以致于它们(乔托画的形象)看起来似乎具有生命和呼吸,并且,甚至如此真实地表现出某些运动和姿势,以至于在观者看来,它们会讲话、哭泣、喜悦,以及做出其他举动,观者为其能够看见和赞扬艺术家的天赋与技艺而感到高兴”。(9)对于这种反应,多尔切解释道,这其实并不是绘画的特性或效果,而应当归于观者的想象。他说:“就观者来说,这是一种产生于形象的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