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及误诊分析.doc

胆囊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及误诊分析.doc

ID:10508433

大小:1.04 M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胆囊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及误诊分析.doc_第1页
胆囊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及误诊分析.doc_第2页
胆囊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及误诊分析.doc_第3页
胆囊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及误诊分析.doc_第4页
胆囊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及误诊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胆囊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及误诊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胆囊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及误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23例胆囊癌的CT影像表现特征,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及误诊原因,评价螺旋CT对胆囊癌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行CT检查的23例胆囊癌病例资料,分析其CT表现特征,将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①CT正确诊断18例(78.3%),误诊5例(21.7%)。②肿瘤分型:肿块型11例(47.8%),结节型8例(34.8%),壁厚型4例(17.4%)。③CT征象:直接征象为囊内软组织占位、囊壁不规则增厚、胆囊粘膜破坏、囊腔变形等;间接征象有囊内合并结石、邻近侵犯、肝脏

2、转移、淋巴结转移、胆道梗阻、腹水等。结论:胆囊癌的CT影像有其特征性,是术前肿瘤诊断、分期和判定有无手术指征的主要影像学依据;对胆囊癌的征象认识不足、忽视胆囊原发病灶的观察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增强结合薄层扫描有助于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关键词】胆囊癌诊断鉴别诊断误诊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胆系常见肿瘤,居全部恶性肿瘤第19位、消化道恶性肿瘤第5位,近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该病起病隐匿,早期缺乏明显且特异的症状与体征,临床正确诊断较为困难,大多确诊时已属晚期。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检查手段的多样化(US

3、、CT及MRI的应用),明显提高了胆囊癌的检出率,但对早期胆囊癌漏诊、误诊仍时有发生,为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认识和诊断水平,尽量避免漏、误诊,本文回顾分析了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病例的临床及CT资料,旨在探讨其CT诊断与鉴别诊断及误诊原因,评价CT对该病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纳入胆囊癌病例23例,其中男7例,女16例,男女比1:2.29,年龄47~78岁,中位年龄64.4岁,<60岁8例,≥60岁15例;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纳差、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其中右上腹不适、疼痛19例,黄疸8例,消瘦乏力5例,恶病质2例

4、,低热5例;查体:墨菲氏征阳性14例,右上腹或上腹部扪及硬质肿块6例;病程3个月至数十年不等;手术及病理证实腺癌20例、未分化癌2例、鳞状细胞癌1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检查。2.CT检查设备:采用通用Lightspeed-16型或岛津4800-TE型CT机。方法:本组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和肝脏常规三期增强扫描,检查前12h禁食,扫描前饮水800~1000ml充盈上消化道以形成对比,以层厚、层距8~10mm,电压130Kv,电流150mA作上腹平扫,螺距1,矩阵512×512,扫描范围上至膈顶,下至胰腺钩突平面,对胆囊及病变感兴趣区采用层厚、

5、层距3mm薄层扫描。平扫后经肘正中静脉快速团注350mgI/ml欧乃派克80~100ml增强,注射速率2.5~3ml/s,动脉期延迟30s、门脉期延迟60s,扫描参数同平扫。3.影像分析。所有病例图像均由两位擅长腹部CT诊断的高龄资放射科医师按相同的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行双盲法(未知病例组织学诊断和临床病史)独立阅片分析。首先对病灶形态分型,然后对胆囊粘膜的破坏、合并结石情况、强化特征、与临近结构的关系、胆道梗阻、周围脏器的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有无腹水等进行观察并记录,两者结果比照基本一致,少许异议沟通后达成共识。4.判定标准CT分型标准[1

6、]:胆囊癌CT影像按病灶形态分为肿块型、结节型、壁厚型3型。CT判定标准:①病灶密度及强化程度以同层正常肝脏密度参考判定,增强病灶呈等或稍高密度者定义为轻度强化,明显高于正常肝脏密度者为明显强化。②胆囊厚度>3.5mm为增厚,若最厚处与最薄处囊壁厚度比>2:1且呈间断性增厚(部分增厚、部分近乎正常)为不规则性增厚;③增强扫描时≥2个层面显示胆囊粘膜线中断定义为粘膜线破坏[2];④肝门以上肝管系统扩张为高位梗阻,胆总管下端扩张为低位梗阻;⑤单个淋巴结直径>10mm、多个直径>7mm,形态呈卵圆形或球形,相互间可有融合趋势定义为淋巴结转移。结

7、果1.CT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本组经术前CT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胆囊癌23例。CT正确诊断18例(78.3%),误诊5例(21.7%),其中胆囊息肉、胆管癌、胰头癌、各1例,慢性胆囊炎2例。2.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囊壁不同程度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和囊腔内大小不等软组织占位征,呈等或稍低密度,胆囊轮廓模糊,三期增强呈不同程度持续性或进行性、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胆囊粘膜多中断破坏、囊壁僵硬、形态失常等。①肿块型11例(47.8%):表现为较大的不规则肿块块影占据大部或全部囊腔(见图1),呈等或稍低密度,胆囊腔明显缩窄9例,肿块基底部较宽,肿块边

8、缘模糊,2例肿块充斥整个囊腔致整个胆囊呈等密度改变而使胆囊不显示,增强呈等或稍低密度不均匀强化,显影的囊壁可有局限性破坏性缺损。②结节型8例(34.8%):肿块呈蕈伞状或乳头状(见图2),表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