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肺脾论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论文

从肺脾论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论文

ID:10534540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从肺脾论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论文_第1页
从肺脾论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论文_第2页
从肺脾论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肺脾论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肺脾论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论文【摘要】黄莺副主任医师从四川省名老中医钟以泽教授,另辟蹊径认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肺脾二脏关系密切,提出从肺脾论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结合中医辨证施治遣方用药,临床颇有效验。【关键词】肺脾;变态反应;皮肤病变态反应,又称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vonpirpuet在1960年首次引进免疫学,用以描述接触过抗原的机体表现的“改变了的免疫反应性”。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机体发生的反应不是保护性的免疫,而是不同形式的免疫病理损伤过程,甚至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1]。在皮肤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包括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紫癜、接

2、触性皮炎等。笔者导师黄莺积二十余年丰富临床经验,从中医角度认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发生首先责之于先天禀赋不耐;其次则与肺脾关系十分密切,并提出从肺脾论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崭新观点,临床上以补益肺脾为根本大法,佐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等辨证治疗,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1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导师认为该病病因主要是:(1)由先天禀赋不耐,又食鱼虾等腥荤动风之物;(2)饮食不节,胃肠湿热,复感风邪,内不得宣泄,外不得透达,拂郁于肌肤而发;(3)平素体虚,表卫不固,汗出当风,复感风寒、风热之邪,郁于肌肤而成;(4)平素气血亏虚,复感风邪

3、而致;(5)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肌肤失养,生风生燥,阻于肌肤而致。.2肺脾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关系2.1肺脾分主肌肉皮毛且开窍于口鼻咽喉之门变应原进入人体的方式是吸入、食入、注射和皮肤接触,这些部位为肺脾所主,且在形态结构上紧密相连,从而肺脾成为外邪入侵首犯之脏[2]。肺失宣肃,脾失运化则易产生荨麻疹(瘾疹)、湿疹(湿疮)等病变。如湿疹常由饮食不节、风湿热毒或情志刺激等诱发,病变多在肌肤,在湿疹急性发作阶段应用疏风宣肺之品以利湿,寓意“风能胜湿”,如荆芥、防风、苍耳子、蝉蜕等,有利于病情的缓解;慢性期当重视补肺以益脾,常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以协

4、调肺脾、调和营卫,可以有效地减少或减轻湿疹的发作。同时肺脾失司而引起湿热内盛,往往是湿疹的发病机制,常用茵陈蒿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治疗湿热型湿疹疗效佳。2.2肺脾皆主后天精气,共司化气行气之督“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强调了肺脾主气的功能。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外邪侵犯人体引起的肺脾失调,初期主要表现为营卫失调,后期表现为营卫两虚,以调和营卫法和补肺益脾法配合治疗多见奇效。初期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或消风散加减,后期用玉屏风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2.3肺脾协同生化营血,司行血统血之令肺朝百脉,从生理上高度概括了肺在血液生成、血液循环、血液流态及脉管运动

5、等方面的调节作用。此外,肺气助心行血,脾气固摄统血,相辅相成,协调制约。肺脾这一关系的失常,往往表现在疾病由气及血,出现血瘀、血虚及血不循经运行的过敏性皮肤病中。如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病机是肺脾气虚,卫外不固,脾不统血。这也是湿疹、荨麻疹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的主要原因。2.4肺脾相辅滋生津液,转输运化之能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发作的另外一个重要病理过程是肺脾的通调与运化水液功能失司的结果。用六君子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双调肺脾,旨在恢复其在水湿运化中的协同作用;又如以健脾渗湿法,选用胃苓汤加减治疗湿疹。3病案举例3.1慢性荨麻疹患者,男,14岁,2007年1

6、月19日诊。荨麻疹反复发作一年余。每次发作均以扑尔敏、维生索c及钙剂等治疗数日缓解。今皮疹发作5日,按西医治疗始终未愈,皮痒难忍,遂于老师门诊就诊。瘾疹散见。大、小、形态不一,其色淡,隐隐作痒,皮肤划痕症(+),喜暖畏寒,胃纳不佳,纳呆肢倦,舌淡红,苔白,脉沉细。诊为瘾疹(肺脾气虚)。方选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协调肺脾、调和营卫。药用:黄芪15g,白术15g,防风5g,桂皮、麻黄、荆芥、甘草各10g,细辛、附子各5g,干姜3g。4剂,服一周,日三次。药后疹痒减轻,食纳增加,随症加减继续治疗4周后症状消失。2个月后访已愈。按:分析本案为瘾疹之肺脾气虚

7、者。由脾虚而母病及子致肺卫气虚,表卫不固,发为瘾疹,肺脾两虚,水湿运化失司则缠绵不去。今予桂枝汤合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佐以健脾除湿,故达邪去正安之效。3.2湿疹患者,女,16岁。2007年3月11日就诊。双下肢慢性湿疹2余年。病情反复,时发时愈。双下肢对称性不规则的红斑上有丘疹、丘疱疹,伴滋水淋漓,可见抓痕,瘙痒难忍。平素纳少,神疲。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细。诊为湿疮(脾虚湿蕴)。予以参苓白术散合泻白散加减:黄芪、泡参、茯苓各30g,白芍20g;白茅根、生地、炒白术各15g,桑白皮、地骨皮、牡丹皮、甘草各10g,蜈蚣1条。4剂,服一周,

8、日三次。药后滋水减少,瘙痒减轻,纳食改善。上方改蜈蚣为蝉蜕10g。继服一周。皮损明显开始变小好转。继则随症加减。5周后皮损消失,留有色素沉着斑。按:本案属湿疮之脾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