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从肺脾论治机理探析

哮病从肺脾论治机理探析

ID:9641760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哮病从肺脾论治机理探析_第1页
哮病从肺脾论治机理探析_第2页
哮病从肺脾论治机理探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哮病从肺脾论治机理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哮病从肺脾论治机理探析【摘要】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其病机专主于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哮病的治疗,除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外,还要健脾祛湿,以绝生痰之源。笔者通过教学和临床实践体会到肺脾相关理论在哮病的病机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宣肺健脾是防治哮病的有效方法。【关键词】哮病;痰;肺脾同治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的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1]。现代医学中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心源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2、肺源性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可见与中医学的哮病相类似的证候特点。笔者通过教学和临床实践体会到哮病病机与肺脾功能失常密切相关,本文试析其理,并提出宣肺健脾为防治哮病之要法。  1哮病溯源  哮病又名哮证、哮、哮吼、哮喘、齁喘等。《黄帝内经》虽无哮病之名,却有“喘鸣”、“喘呼”等类似哮病症状的描述及其病因病机的记载,如《素问·阴阳别论》曰:“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素问·通评虚实论》云:“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素问·太阴阳明论》言:“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阳受之,则入六府,……入六府,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

3、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中的“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描述了哮病发作时的特征。《诸病源候论》称本病为“上气鸣息”、“呷嗽”。《普济本事方·卷一》称哮病为“齁喘”。《针灸资生经》云:“因此与人治哮喘,只缪肺俞,不缪他穴”,提出“哮喘”之名。《丹溪心法》始以“哮喘”作为独立的病名成篇。《医学正传·哮喘》云:“大抵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夫喘促喉间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属不能以息者,谓之喘”,明确指出“哮”与“喘”的不同之处。《医宗必读·卷九》亦云:“别有哮证,似喘而非,呼吸有声,呀呷不已……”,《症因脉治·哮病》曰:“哮病之症:短息倚肩,不能仰

4、卧,伛偻伏生,每发六七日,轻则三四日,或一月,或半月,起居失慎,则旧病复发,此哮病之症也”,认为哮病是发作性的疾患。《秘传证治要诀·卷六·哮喘》曰:“哮吼如水鸡之声,牵引胸背,气不得息,坐卧不安”,形象描述了哮病发作时的表现。《证治汇补·哮病》《沈氏尊生书·幼科释谜·哮喘原由症治》《医学实在易·哮证》等篇对本病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哮病病机专主于痰《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将哮病归属于痰饮的范畴,称为伏饮,其云:“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不仅描述了哮病的临床特点,而且指出痰浊与本病的发生直接相

5、关,后世“顽痰伏肺为哮病夙根”之说可谓渊源于此。《诸病源候论》提到痰阻气逆可致哮病发生,如《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上气喉中如水鸡鸣候》云:“肺病令人上气。兼胸膈痰满,气机壅滞,喘息不调,致咽喉有声如水鸡之鸣也。”《诸病源候论·呷嗽侯》亦言:“呷嗽者,……其胸膈痰饮多者,嗽则气动于痰,上搏喉咽之间,痰气相击,随嗽动息,呼呷有声,谓之呷嗽。”《丹溪心法·哮喘》认为:“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明确痰在哮病的病机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症因脉治·哮病》云:“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病之症作矣

6、”,指出哮病的病机虽然复杂,但痰饮内伏是其主要因素。《时方妙用·哮症》说:“哮喘之病,寒邪伏于肺俞,痰窠结于肺膜,内外相应,一遇风、寒、暑、湿、燥、火症六气之伤即发,伤酒、伤食亦发,动怒、动气亦发,劳役、房劳亦发”,亦认为宿痰伏肺是哮病发作的关键。《类证治裁·哮症·论治》曰:“哮者,气为痰阻,呼吸有声,喉若拽锯,甚则喘咳,不能卧息”。《证治汇补·哮病》对哮病病机做了精辟的概括,指出:“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综观历代  肺脾同治法在哮病的临床治疗中已有应用。张洪春等[2]用

7、哮喘灵(麻黄、杏仁、生石膏、黄芩、黄连、黄柏、甘草)治肺,哮喘平(党参、白术、茯苓、鸡内金、焦三仙、甘草)治脾,一日两方同用,间隔服药,标本兼顾,扶正祛邪,治疗111例哮喘患者,总有效率97%,显效率67%。杜立峰等[3]用陈皮半夏益气汤(陈皮、半夏、白茯苓、黄芩、薏苡仁、党参、山药、白术、桔梗、莲子肉、甘草、麻黄、葶苈子)加味截断生痰之源,开通祛痰之路,宣肺祛痰平喘,治疗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113例,显效23例,有效2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65%。杜立峰等[4]还以半夏定喘汤(半夏、陈皮、葶苈子、白茯苓、黄芩、党参、山药、白术、桔梗、杏仁、麻黄

8、、甘草、生黄芪)为基础方,调理气机、健脾利湿,截断生痰之源并宣通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