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病从肺脾肾的论治

水肿病从肺脾肾的论治

ID:43850848

大小:31.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5

水肿病从肺脾肾的论治_第1页
水肿病从肺脾肾的论治_第2页
水肿病从肺脾肾的论治_第3页
资源描述:

《水肿病从肺脾肾的论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肿病从肺脾肾的论治摘要:通过从肺脾肾与水肿关系的论述,以及水肿的中药治疗,具体的了解了水肿的相关内容,更好领会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优势。关键词:水肿肺脾肾治疗水肿的病因主要是肺脾肾三藏的功能失调,如肺气失宣不能通调水道,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肾阳不足,无权化水,都能导致水肿。本病早在《内经》有记载称为“水”。根据其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灵枢》中对其症状做了详细的描述,“水始起也,自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就其发病率

2、而言,在内科病证中较为常见。1.水肿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水肿与五脏的关系都极为密切,如肺气通调水道,脾气转输津液,肾气化气蒸水,心气运行气血,肝气疏泄条达,以及三焦的决渎职能等,都关乎着水液的运化和转输排泄。水肿的发病机理是由于水精输布失调引起的,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故水肿一证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也是三焦水道失畅的表现,涉及脏腑也多,但主要与肺脾肾三脏有关。正如张景岳所说:“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津而化水,脾虚则土不

3、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景岳全书》)。三者以肾为本,以肺为标,以脾为制,为水肿病机的要害。肺主气,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肺主一身之气,对全身的气机有调节作用,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的功能对体内水液输布、运行、排泄起疏导调节作用。所以有“肺主行水”和“肺为水之上源”之说。脾主运化,运化水液。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泛于肌肤而成水肿。《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提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肾主行水,肾阳的气化作用对全身气化功能的发挥和水液代谢有重要作用。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化气行水,

4、亦使膀胱气化失常,开合不利,水液内停,形成水肿。《素问·水热穴论》有“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肌肤,故为跗肿。胝肿者,聚水而生病也。”五脏功能病变有时不单表现在某一脏器,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如肾虚水泛上逆而肺,使肺气不降,肺气不降失其通调水道之职而使水肿加重。若脾虚不能制水,水湿壅盛,必损及阳,久则导致肾阳亦衰,反之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土,脾肾俱虚亦使水肿加重。正如《景岳全书·肿胀》篇提出“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

5、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2.水肿病的选方用药水肿病在治疗上因感邪的轻重,证候不同,累及脏腑异同,选方用药亦不同。但总的原则是采用发汗、利尿、攻逐之法,使水液得以排出体外,而达到消除水肿之目的。《金匮要略·水气病》记载“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由于水肿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在总原则基础上分别从治肺、脾、肾三脏入手。肺气不宣者开肺气通水道,一般用越婢加术汤加减,亦可用茯苓、泽泻、葶苈子等泻肺逐水之药。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者采用健脾利湿之法。如有热者,用

6、胃苓汤合五皮饮加减;脾虚者用参苓白术散加上利水之药;脾阳虚者,温运脾阳利水湿,用实脾饮加减。肾阳虚者可从温补肾阳入手用济生肾气丸和真武汤加减,肾阴虚者可用左归丸加减。另外,水肿病的治疗,常配合活血化瘀之法,取血行水亦行之义。在具体治疗时,随证候不同而适当加减。3.肺、脾、肾三脏病变的水肿症状表现由于肺脏病变而引发的水肿,其临床表现多起病迅速,多见眼睑水肿,可迅速发展到四肢及全身皆肿,多伴有外感症状。《金匮要略》曰:“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肺病水肿多为风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如及时治疗预后良好。脾脏引

7、发水肿多病程较长,全身浮肿,皮肤绷急光亮,水湿之邪伤阳气,可见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伴身重神疲,胸闷纳呆,脾虚湿盛之症。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耎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肿,苦水状也。”指出少气为脾病水肿的最早信号。《金匮要略》亦明确提出:“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如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预后不良。肾脏病变水肿多是全身浮肿,尿少,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伴肾虚之症。如《金匮要略》曰:“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

8、,面反瘦”。亦曰:“黑水者,先从脚趺肿,其根在肾。”水肿病到此期,多属于正虚邪实之候,预后不良。4.中药治疗水肿病临床非常多见,很多原因都能引发水肿,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采用中药治疗,从肺、脾、肾三脏入手,其中以肾为本,肺为标,脾为治水之脏,掌握阴阳、虚实、寒热之间的变化,效果较理想。脾不健运型 眼睑浮肿遍及全身浮肿,下肢较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