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时代与数字出版人才培养

数字出版时代与数字出版人才培养

ID:10717105

大小:6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7

上传者:U-991
数字出版时代与数字出版人才培养_第1页
数字出版时代与数字出版人才培养_第2页
数字出版时代与数字出版人才培养_第3页
数字出版时代与数字出版人才培养_第4页
数字出版时代与数字出版人才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字出版时代与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数字出版时代与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目录  摘要....4  前言....5  第一章数字出版及其特点....5  第二章发展数字出版的必要性....5  第一节发展数字出版是“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点....6  第二节出版业数字化的重要地位....6  第三节我们需要吸取教训,趋利避害....6  第三章我国数字出版的现状和问题....7  第一节我国数字出版的宏观成果....7  第二节微观上谈我国数字出版....9  第四章数字出版人才培养....10  第一节复合型人才急需培养....11  第二节技术支持和宏观调控相结合....11  二章发展数字出版的必要性“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从2000年的15.9亿增长至约200亿元,无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还是文化的角度,数字出版都将成为出版业未来广阔发展的市场和新的增长点”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刘斌杰在第四届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如此阐述。  然而具体的事实是200亿的蛋糕中,中国互联网期刊5亿,电子图书1.5亿,网络游戏64.5亿,网络广告49.8亿元,在线音乐1.2亿,出版(包括彩铃、游戏、动漫)80亿元,传统出版的从业者正面临着转型的必然与艰难。  第一节发展数字出版是“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点今年国家先后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这三个重要的规划中把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化出版印刷、复制和发展新媒体列入了科技创新的重点  第二节出版业数字化的重要地位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而我国尚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农业时代尚未完全结束,为了加速实现现代化,国家签署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的发展战略,工业化、信息化同时并行,缩短我国现代化的历程。发达国家先搞工业化,三百年后才搞信息化,而中国搞工业化的同时就要实现信息化,所以是并行发展的态势。所以,有人说中国现在的经济是二元结构,实际上中国是三元结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同步进行。所以,为什么这么多的it行业、互联网行业、数字行业都已经发展起来了,按道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还不具备实现信息化,但由于国家采取的方针就是跨越,以缩短发达国家所经历的历程。出版业作为文化创新的前端,是整个信息资源整合交流的源头。出版业的数字化建设,在一个国家信息化的竞争中起到支持枢纽的作用,没有出版业的信息化,国家的信息化将是困难重重。不管什么样的先进技术,传播的、承载的必须要有内容,而这个内容必须是从出版开始的。即使大家看到的电视、动漫产品,它也是从出版开始、从漫画开始的。动漫的创作过程,是有成千上万的人做漫画,漫画设计出来一旦定型,就把它立体化、三维化,再让它动起来。没有第一步后面任何事都做不成,它是一个基础。数字内容、数字信号、数字的图形、数字的模型、数字的控制以及以各种载体、做存储的文化内容、技术内容都要通过出版业的数字化技术,把文字、语言、图像、符号等种种信息变成数字编码来规范传输、使用,所以出版业是数字资源和资产系统的主导行业,是信息生产的专业基地,是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家信息化需要出版业首先数字化,为整个信息化提供资源库和信息创新的平台。  从出版业的需要来看,数字化也是一个当务之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出版技术和文化传播手段突飞猛进。我国新闻出版业正处在大变革的前夜,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如果抓住机遇,我国的出版业就能再度辉煌,走在世界的前列。如果丧失了机遇,陈旧的体制、落后的技术装备就使我国出版业停滞不前,甚至失掉我们传统的优势。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国际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也是解决我国出版业现代化的唯一选择。我们应当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改变我们的出版业态,改造传统的出版业。数字出版是出版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也是出版的一次深的变革。不仅扩展了出版业的内容,延伸了出版业的形式,而且大大丰富了出版的样式和传播的空间,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生产方式和消费观念,给出版业带来了升级换代的大好前景。如果把握好机会,中国出版业几年内将会有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实现个性化的出版、按需出版、即时出版、远程出版和一种信息多种载体传播的复合出版目标就为时不远了。  第三节我们需要吸取教训,趋利避害 然而现在也有很多人仍然不接受新技术、新事物,就像互联网传到中国一样,硬是闭着眼睛不承认,以至于多年以后互联网在中国已经成为人们普遍使用工具的时候,才不得不承认它是一种传播载体,这个历史教训一定要吸取。胡锦涛同志对互联网所做的批示指出,要“积极参与、为我所用、趋利避害”,对新的事物、新的科技要积极参与和使用,在使用中排除对我们不利的东西。现在的数字出版,也是这样一个问题。  第三章我国数字出版的现状和问题第一节我国数字出版的宏观成果  据有关数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全国已经建立了70多万个互联网站,支持了新闻出版和网络出版的发展,为娱乐网民和2700多万网络游戏的用户提供了信息服务、娱乐服务,借助于这些技术条件,数字出版已经初见成果。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出版已经形成了一些科技体系,从电子出版物生产到终端的阅读器、显示器等一整套的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已经在我国形成。目前大批的新项目还在研发,技术供应、投资热情很高。  2.使用数字出版的读者、观众越来越多。数字阅读习惯已经形成,个人电子阅读终端已经超过了1.5亿,创造了数字出版物消费的基本条件。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们现在有四分之一的读者阅读数字出版产品,而且每年以30%的速度在上升,读者群已经开始形成。  3.一大批的数字产品已经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走近了千家万户,例如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正在顺利实施,自主研发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网络游戏,有300多种已经上市,有50多种已经打开了局面,占有国内网游市场的60%,大家一致认为,这个产品方面以前是韩国、日本占了我们国内的主导地位,现在已经改变了。而且我们的网络出版产品在北美、南美、欧洲、亚洲等几十个国家也都有市场。同时其他媒介传播的动漫产品、网络游戏也不断地得到了丰富。网络游戏软件的出版是数字出版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4.数字出版物越来越多。电子版的图书已经有30多万种上市,这还未包括我国图书馆的数字化工程。国家图书馆的数字化工程,馆内所有的藏书都将会数字化,将来大家不用到图书馆借书,只需一张卡就可以阅读馆内的所有藏书,产品会越来越多。去年在上海展出了电子书架,令人非常振奋。他们把收到的古籍全部数字化做成书架,既保留了原作、原书的形态风貌,也可以打开一页一页去看。这样一个小小的书架就解决了我们对《二十四史》等一些重要古籍的点击以及所有阅读方面的问题。这样不需要在家里攒几屋子的图书,还能方便检索。   5.通过数字化和互联网传输的中外报刊已经有3万多种,互联网传播报刊、音像等数字化内容,扩大了我国新闻信息文化交流的范围。最近大家看到一些对外宣传的媒体已经以电子版和数字版的方式出版。国外读者在世界主要的国家、城市需要浏览中国的报刊,可以现场出版,不需要再把《人民日报》海外版印出来到非洲发行,而是在非洲某一个点、某一个网站上,就可以马上出版《人民日报》的海外版。这种方式带来了学术、文化的空前繁荣。我国数字化的报刊、音乐、声像产品也越来越多,丰富了数字出版的内容和形式。  6.数字印刷技术日臻完善,改变了传统印刷技术的状况,也加速了出版方式的历史进程。出版生产的流程、工艺、技术上不断的创新,海量存储的磁、光、电等新的介质,扩大了出版的领域,推动了出版业数字化的革命。  7.国家主导的一大批数字出版工程正在实施,成为数字出版的新的力量。这几年国家在数字出版方面抓了一些示范工程。另外,由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和清华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开发投资了3.45亿元建设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工程,这是首次大规模的采用数字化的技术,兴建超大规模的学术期刊、文献的数据库。收入了国内学术期刊66642种,品种上占了同类期刊的93%,学术论文上占了整个学术论文的99%。绝大多数的期刊是从创刊号到今天每一期都完全了数字化,上百年的期刊所有的内容都在其中。所以,研究、查阅及其方便。一方面阅读、一方面研究,开发出来以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已被国内外1.7万个机构,2600多万人使用,同时远销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多家机构经常使用,全年下载量已经超过1.2亿篇,这充分显示了数字出版的力量。这个工程日前已经通过了国家验收,这是近年来抓的重点工程。目前正在进行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它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不言而喻,国家做的大的工程能够起到推动和示范作用,也带动了我们行业投入力量进行出版业的数字化。  目前来看,数字出版方面确实已经有了突破。当然,数字出版在我国仍然是属于起步阶段的事情,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阻力也相当大。  可以归纳为这几个方面:   首先是出版业的领导和业内人士对数字出版缺乏研究和认识,在出版业内运用数字技术的意识普遍滞后,大多数领导、职工习惯于旧的业态,对数字出版持观望态度。就拿博览会来说,传统出版社、出版企业很少有人去看,不知道出版业在当前的变革时代,我们怎么样能够突破难关。所以,去年博览会之后,对这一点我非常不满意,我们目的是要传统的出版社看看现代科技所开发的数字出版,结果数字行业的人、互联网行业的人、it行业的人很感兴趣,出版业的人居然不感兴趣。  其次,传统出版单位内部信息化的程度比较低,与整个社会存在着一个数字鸿沟,与数字技术开发商、软件平台提供者、网络服务企业对于数字出版的高度热情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许多出版业,仍然是抱着一大堆稿纸,仍然是夜以继日在那里看稿子,不知道使用现代的信息工具。当然业内有些出版社,所有的稿件、编辑到制版整个流程全是在网上完成的,其中编辑技术就有8种,任何一个人在这个稿件上修改一个符号、一个词,都会以另外一种颜色标出,出版社早就开始使用了。但是,我们也有很多出版单位对这些技术闻所未闻。再比如河南已经开发了出版物,能够过滤很多不适于向公众传播的内容。再比如河北开发的文字校对纠错系统,比我们现在的标准还要高出很多倍。这些新的数字化技术,在我们行业应用起来却十分困难。大家习惯了看稿子、改稿子的工作模式。当然,报社另当别论,报社时效性强,不得不借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传播。所以,新闻报刊类没有这样落后的状况。但是出版界基本还是老的状况。报纸等媒体对新技术的开发热情高涨,而出版行业则不行。  第三,出版行业积累的大量信息、知识资源白白浪费。每一个出版社、出版单位都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知识库,但是摆在那里,由于没有技术手段开发不出来。出版社数字资源的开发还缺乏资金的支持和态度的支持。对于资金的支持,出版社很多人有一个误解,认为出版是一个暴利的行业。其实现在出版已经变成了一个微利的行业,多数的出版社遇到了生存的危机。有关人员反应现在的出版链、资金链已经断裂了,出版社已经难以为继了,市场情形不好,卖了不回款,回了款不给出版社。有的教育部门把课本费拿来搞建设,这个行业生产链条没有很好的支持。所以投入新的技术开发,资金支持找不到渠道,也没有投资的,现在是国有的出版单位,国家又拿不出投资来。本社的积累有限,长期处于投资不足的状态,经济领域投资过热,钱往下压,出版业投资过冷,几十年没有人投资,这也是难以进行技术更新的问题。国家技术项目下安排的科研开发,又多与出版社没有关系,因为这些大多数安排在科研开发技术支撑部门。对国家来说,主要是建立技术支撑体系。所以,这样的情况就是数字出版在开发商支持的力度不够,使得自己发展缓慢。缓慢的结果又带来国外的数字发展产品大量的进入中国。   第四,数字出版的技术系统和装备系统尚需要加大研发和创新,特别是行业标准滞后,信息化的水平低,元数据和信息交换格式未能形成标准,数字出版管理格式、数字出版防伪的保密、版权保护等等技术问题还不完善。这是一个现实问题,特别是数字化、互联网的特点就在于互联互通,大容量、大规模,而我们现在把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跟传统体制的信息化混为一谈。现在是一个单位一个制式,一个地区一个标准,不能互联互通,建立起来也是费钱一堆,使用不大。新华书店系统和民营公司建立起的大型的物流中心,最大的问题就是标准不统一,上下没有统一的接口,难以处理来自各方面的数据,有的省不得不用三百人,每天重新编码、重新排码,这样的信息化还不如不信息化,反而更麻烦。大家上线的书,一号多本、一号多版、重复无号,没有办法进入现代的流通领域,没有办法进入数字化的流通体系,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也是数字化出版很突出的问题。国家加紧推动技术标准的制订,一定不能搞阎锡山的路子,从北京开到山西去,如果信息化搞成这样,就违背了信息化的初衷。本身就是要快、广,不能封闭起来,但当前掌握数字出版技术和管理的人才奇缺。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就为出版数字化的实现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数字出版和数字传输、数字流通是高新技术领域,和原来的出书、用书、卖书的方式不一样,需要一定的技术人才。看大型的物流中心,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单位,都需要一定的技术人才,起码需要软件、硬件方面的工程师,这和传统书店的店员也不一样。所以,人才也是一个困难。在我们看到进展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这些形势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清醒的认识,不能因为有一两件示范工程,就说中国的数字出版已经搞的很好,也不能因为有了这样一些困难,我们就消极等待,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所以,在数字出版方面我们必须要做到把握形势、克服困难,打一场攻坚战。  第二节微观上谈我国数字出版以上是从宏观方面来谈数字出版的现状和发展,下面我们从微观方面俩看一下数字出版的发展  出版  作为媒体终端,既不同于报纸、广播、电视的大众传播社会平台,又有异于网络媒体的分众传播社会平台。它更多的体现以个人为单位的个人兴趣、恶人要求、是完全个性化的传播平台,因此在内容编排上要考虑信息量存储空间、屏幕尺寸、滇池容量的限制。另外,彩铃、游戏、动漫的利弊鉴别,区分也很重要,避免将个性化的东西影响到其他受众。  报纸数字出版   对于报纸来说,数字出版的确非常受重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牵头成立了一个数字报业实验室。传统报业和数字报业一定不是两个概念,而是一个。前者是平面化的,后者是立体化的,整合式的,所以数字报业即用整合的眼光去发展平面化的传统报业。  众所周知,大家看报纸是更多的是浏览,看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这就决定了报纸数字化的特点之一。是将报纸的内容打散之后,针对不同的载体和人群来发送不同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报纸数字化出版的对象细分为一篇篇文章而不是一张完整的报纸,这样的转变给具体工作和运营带来了很多新的要求和变化。  我们在网上以及其他载体上的数字出版内容,同样需要记者提供一手资料,然后编辑加工出版。而不是照搬报纸原文,其中有了新的劳动力和智力。随之而来的是工作流程的变化和相应的投入等。简言之,即将报纸内容在以往传统出版所进行的加工的基础上,重新分割、归类、编辑加工,上传到媒体,发送到不同的读者群。  实质上,这种转变归根到底是要求只能对过去进行描述的报纸与网络一样做到同步。将内部资源借助数字媒介提高时效性。  数字出版是一个互动出版,如果所有人都是记者,报社就有了所有的新闻线索。  电子图书出版  电子图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电子书即纸质本的电子化。广义的还包括立体化,网络化。  目前电子书方面大家做的主要是“死书的活化”将一些绝版的书数字化。二是部分新书电子化,使电子书和纸质书相互促进(这方面结合网络营销进行)  立体化方面,最简单的是ppt,多媒体课件的研发。  网络化实质上是通过网络平台将数字化的图书整合到局域网上,同时还能提供学习讨论等功能。这过程中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有:  版权问题  商业模式问题,现在网络模式一种是卖内容赚钱,一种是广告模式,图书还是依靠卖内容赢利。  监管问题相对于纸质书,网络监管比较软弱,应该加强。  网络图书相比电子书更灵活,涉及内容多,它是网络与企业和用户之间互动的产物,它运营的关键在于如何迎合读者寻求好书的心理,按网络的习惯重新对图书进行包装调整。  第四章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第一节复合型人才急需培养数字出版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而提供技术创新恩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关键是人才。   现阶段,大多是搞it的人员在做数字出版工作,而传统出版行业的出版人操参与其中的很少,这导致数字出版在出版的整体严谨性、专业性、规范性等方面有所缺失,传统出版在单位在编辑出版人才方面与新兴数字出版企业相比有其明显优势,但是一些传统出版单位在已有优势的基础上并没有紧跟数字出版的发展步伐,不注意引进、培养数字出版技术人才,使得掌握数字出版技术和管理的人才奇缺,造成了当前的尴尬局面,网络出版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等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传统出版单位中,人才结构不合理,懂技术懂管理的人很少,而既懂技术有东管理的新型复合型高级人才则少只有少,在数字出版产品的研发、营销、管理中人才也奇缺。  数字出版和数字传输、数字沟通是高新技术领域,和原来的出书、卖书、方式不同,需要掌握一定技术的人才,大型物流中心,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单位,都需要一定的技术人才,起码需要软、硬件方面的工程师,和传统书店店员不一样。  需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媒体的不同特点。  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学会打媒体组拳。  创新资源整合思路。  主动适应读者需要的同时,对读者需求进行有意识的了解,通过开展相应活动,营造氛围,激发读者的兴趣,借助团会的力量是实现资源共享。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我国网络数量的不断增长,网络的编辑手段在传播信息、聚合民意、影响社会方面的整功能更加凸显。  整合其他媒体信息资源(数量优势、形式优势、可信度优势)。  整合多元意见,迅速聚合、梳理民意。  整合社会注意力和民意影响力,发挥调控社会的作用。  第二节技术支持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在出版行业内要选择一些突破口,找准哪些是数字出版的瓶颈,扎扎实实推动出版业的数字化。  第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第二,重视技术投入,把数字出版放在出版业总体规划的重要地位  第三,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出版产业,这是目前最大的问题  第四,要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育大量的内容提供商  第五,要发展电子商务,开拓数字出版物的市场  第六,加强数字出版基础和基地建设  我们从这几方面加快数字出版建设,还要做几个具体的工作。   首先,政府作为数字化、信息化、产业化的推动者,将会以更大的精力关注新兴产业的发展,并适时出台相应的政策,大力支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我们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条件。  其次,通过立法和司法来规范市场,保护知识产权,为数字出版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这是政府要做的事。  目录  摘要....4  前言....5  第一章数字出版及其特点....5  第二章发展数字出版的必要性....5  第一节发展数字出版是“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点....6  第二节出版业数字化的重要地位....6  第三节我们需要吸取教训,趋利避害....6  第三章我国数字出版的现状和问题....7  第一节我国数字出版的宏观成果....7  第二节微观上谈我国数字出版....9  第四章数字出版人才培养....10  第一节复合型人才急需培养....11  第二节技术支持和宏观调控相结合....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